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水力小小兵報到 借力台電 共推小水力遍地開花

693期

3282
0
3
採訪、文字—王舜薇、陳歆怡、紅藍創意團隊 攝影—鄭元慶、羅友辰 協助—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台電電源開發處、發電處、營建處、東部發電廠、蘭陽發電廠 審查— 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未來可能改寫為:河上有微水力發電機!起步中的農村社區微水力,讓能源轉型成為人人可參與的行動,充分展現「小即是美」的適當科技哲學。

走進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的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以下簡稱初英社區),放養的鴨子在庭院裡悠閒散步、狗兒自在出入屋舍,背景音是流水潺潺。我們與鍾寶珠會長談話的時候,天花板上的一支日光燈管突然閃爍了幾下,彷彿也想要加入對話。

「這個時候就知道,可能天氣陰、電不夠了!」鍾寶珠笑說。原來協會辦公室屋頂裝設了一片100瓦的太陽能板,供給其中一支燈管用電,電力漸漸不足時,燈光很自然地就發出訊號。「自發自用的綠能,讓電力變成可見、可感受的東西,跟人產生了關聯。」除了太陽能板,初英社區近年致力於推動農村微水力發電,也大大拉近了電與人的距離。

小社區的能源自主夢

日治時期就建成的吉安大圳,是吉安鄉重要的灌溉水源,水源來自於木瓜溪中游的銅門水壩,提供台電東部發電廠所屬銅門、榕樹、初英機組發電利用,最後初英機組的尾水再供給吉安圳。吉安圳水源與電廠休戚與共,除了颱風、歲修以致電廠暫停取水,平日水流源源不絕。

「吉安圳是花蓮地區規模最大的水圳,涵蓋大大小小297條水圳,只要能夠充分利用發電,就能達成社區能源自主,遇到天災、地震時,不會面臨停電窘境。」鍾寶珠說。

為了打造居民可以就近自行操作、真正「有感」的電力系統,自105年起,初英社區在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顧問、農村矽谷實驗室發起人洪健龍輔導下,開始嘗試使用民間工程師研發的350瓦小型水輪機,利用社區水圳發電。搭配電瓶充電器,可供應社區活動使用,還曾經連續兩年辦綠能園遊會,活動中的麥克風音響、咖啡車電力,都完全依靠這套微水力系統。

同樣位於南華村、私人經營的福慧農場,近年也在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支持下,在農場旁的水圳裝設了一部微水力機組。農場主人梁紹強種植有機薑黃、印加果、溫室小番茄等多樣作物,微水力發電可以供給溫室和農路夜間照明使用,「是真正友善環境的『綠能農產』!」梁紹強還自行設置貨櫃屋裝太陽能板,未來微水力結合太陽能板,目標是形成自給自足的微電網,可提供農村長輩電動代步車充電等用途。

奈米級微水力 強調社區共同參與

「小而美」是社區能源自主的核心價值之一,「我們不是要賣電,而是自發自用,是小規模自主行動。」鍾寶珠指出,「奈米級」微水力機組只要水寬70公分、 水深50公分、每秒1.5公尺流速就可以發電,若普及,可以24小時不停運轉,積少成多,就能供應鄉村地區用電。不用煩惱躉售、併網等問題,單純供給社區,若每一戶都能貢獻生產綠能,總量相當可觀。

流速型微水力機組的一大考驗,是水圳的漂流物堵塞問題,包括藻類、枯枝、落葉、土石,也有寶特瓶罐等垃圾,必須經常巡視清理,就近維護,是順利運轉的必要條件。

鍾寶珠指出,過去曾有民間廠商在吉安圳投資設置微水力機組,但因垃圾問題,設備頻頻故障、運轉阻礙重重,不到一年陣亡,原因之一是就是未與社區結合維護。「廠商如果還要特地雇用人力來清運垃圾,不符成本,結合社區力量就近管理、維護,是最好的模式。」

不過,初英社區和福慧農場的350瓦小機組在運轉一陣子後,也遇到瓶頸,原因是葉片斷裂故障需要維修,卻與原創者產生專利爭議,暫時停擺。

幸好,台電東部發電廠(以下簡稱東發廠)從今(109)年初開始,適時扮演重要救援角色。東發廠李重億廠長回憶,去年底鍾炳利總經理蒞廠視察時表示,「立霧機組微水力只在廠內運轉,不算走出去!要多跟公民團體結合,才能擴大效益。」於是主動跟鍾寶珠等人聯繫。

台電走入社區 發揮專業救援

「一開始他們不知道台電到底要來做什麼。」負責與社區溝通的東發廠陳坤逢副廠長說。初英社區與老字號環保團體「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是緊密夥伴關係,過去在許多電力開發議題上,經常扮演批判與監督台電的角色。

「我們聽說社區之前試圖推動微水力,但不是很順利,就秀出立霧微水力機組照片給鍾會長她們看,講解技術,還幫協會裝設UPS儲能系統,結果就講開了,欲罷不能!」陳坤逢說。

「這真的是台電跟環盟破天荒第一次合作!」鍾寶珠笑說,一開始也疑惑台電的動機,是不是「只來做做樣子」。「後來真的看到陳副廠長的誠意與想法,我們要大大肯定台電的用心,也因為這樣更認識彼此。」

今年2月雙方正式合作,共同解決之前社區遇到的困境,例如規劃微電網,東發廠也邀請鍾寶珠加入電廠「微水力推動小組」,決定由東發廠協助初英社區,在福慧農場重新架設一部水圳微水力機組,也共同主辦109年度的「全國大專高中職小水力設計比賽」。

東發廠為小水力比賽特製專業的「假負載」測試器作為評分依據,大大提升比賽公正性,還在賽前為通過書審的隊伍辦理講習,並協助花蓮在地高中職學生組成示範性的「地主隊」,積極培養在地綠能人才。

蘭陽發電廠吳東益廠長、高屏發電廠李文裕廠長、東發廠陳坤逢副廠長分別在初賽、決賽擔任評審,過程中不斷給予參賽同學專業而實用的建議。東發廠機械組王建文經理說:「我們不求回報、很真誠地分享專業知識,用職人精神鼎力協助。」

小水力比賽 展現新世代創意

經過南北兩地的初賽,小水力比賽最終選出4組大專、6組高中職隊伍,參與8月中在福慧農場的決賽。今年的評選標準包含創意表現與發電功能,經過8月15日一上午的競賽,在隔天揭曉名次與頒獎:大專組第1到3名依序是高苑電機、東華「水箭龜」、高苑科大,高中職組第1至3名為大安高工「水啦冰友」、高雄高工「還敢旋轉我」、公東高工「水中撈電×力挽狂瀾」。

主辦單位之一的媽媽監督核電聯盟楊順美秘書長致詞表示,今年比賽最令她感動的是,「同學們好還要更好的態度,以及各隊間互相幫忙的共享精神。」擔任評審的陳坤逢,則對各組創意大表驚豔,也認為有的作品已具備商品化的潛力。他諄諄提點後續改善的要領:「水的流速對應水車直徑大小,葉片的設計也影響轉速;又,發電機與增速機的配比很重要,配比對了發電效率才會高。」

今年首度參賽的高雄高工隊,在書審階段上網查文獻,選定日本案例的阿基米德式螺旋,用3D列印輸出3種尺寸螺旋,反覆測試與改進,獲得第2名佳績,同學們興奮表示:「第1名的大安高工隊真的很強,也謝謝別隊在比賽時慷慨出借不足材料。」陳坤逢對他們的評語則是:「螺旋形狀設計得很好,能用很少的水量發出相對大的電力,若發電機跟增速機的配比再改進,發電量會更大。未來若有機會開發為產品,很適合細水長流的水圳環境!」

獲獎作品還會繼續放在吉安水圳,在真實場域中檢視實用程度。而東發廠與社區「接地氣」的腳步也馬不停蹄,接下來還會跟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在吉安圳旁規劃「微水力環境教育場域」,並利用吉安圳跌水工架設一組阿基米德式水輪機,預計明(110)年中完成。

打造社區綠能公益平台 促進農村再生

在初英社區與環保聯盟這群夢想家心中,設置微水力機組只是起步,背後還有一張更綿密的永續藍圖。鍾寶珠拿出一張架構圖,說明「綠色能源行動服務平台」的理念:希望未來社區設有微電網,利用綠電推出「綠能芋頭、綠能韭菜」等招牌農產,還有專業的綠能水電工、五金行、維修班,打好綠能產業鏈的基礎。平台還會進一步媒合資源,協助有意裝設小型綠能的社區分析各機組、共同採購,用實惠的價格來組裝。

綠能甚至可以提供更多附加價值,例如福慧農場以綠能做烘焙、打蔬果汁,結合農村導覽與體驗課程,規劃成「綠能小旅行」,變成農村活動的重要元素。

一直陪伴社區嘗試綠能系統的農村矽谷實驗室發起人洪健龍強調:「平台要能夠順利運作,成員要有『公民參與、公益導向』的共同目標,不能以商業為優先考量。」他樂觀認為,「微水力有潛力可以成為花蓮的金字招牌!」

雖然發電量迷你,在傳統「發電量=收益」的思維看來微不足道,但無形的價值更珍貴。「要不是我們堅持能源自主、友善環境的理念,不然早就瓦解了!」鍾寶珠說。

英國經濟學家修馬克(E.F. Schumacher)在他的名作《小即是美》中指出,科技應該「回到人類真正的大小比例,人很渺小,所以『小就是美』。」雖然規模微小,卻蘊含了濃郁的人情關係,農村微水力的尺度與背後的哲學,充分詮釋了這個美好願景。

相關文章

中部儲運中心 智慧再晉級 台電首座自動化倉儲 精兵作戰

中部儲運中心在94年建廠時即導入「自動化倉儲系統」,達成節省用地及人力、有效率的倉儲管理。今年軟硬體......

物盡其用 涓滴成電 轉動吧!小水力大未來

萌芽中的小、微水力,不僅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齒輪,也是台電轉型的催化劑。藉由台電專業輔導共創與民間力量的......

小水力 激盪綠電創意 電廠展現硬實力與巧工夫

小水力與微水力的裝置容量即使不大,學問與技術卻不容小覷。在友善環境、循環再生的理念下,台電人發揮研究......

作夥節電 改變看得見 台電去年發出逾11 億獎勵金

地球持續升溫,人類正經歷有史以來最熱10年。因應氣候變化,節電挑戰一年大過一年,而台電員工的創意、節......

台電把脈用電 30戶節電總量年近8百萬度

去(108)年7月底,台電成立北、中、南「節能診斷中心」,派出節能診斷員,免費為100~800瓩契約......

懂節電 更來電 從居家到校園 一起節電拿獎勵、享生活

節電的目的,是確保下一代能保有美好生活,也為了地球環境的永續。而家庭與學校,正是讓節電意識從小扎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