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小水力 激盪綠電創意 電廠展現硬實力與巧工夫

693期

3797
0
4
採訪、文字—王舜薇、陳歆怡、紅藍創意團隊 攝影—鄭元慶、羅友辰 協助—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台電電源開發處、發電處、營建處、東部發電廠、蘭陽發電廠 審查— 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小水力與微水力的裝置容量即使不大,學問與技術卻不容小覷。在友善環境、循環再生的理念下,台電人發揮研究和創新精神,大膽嘗試,以專業培養綠能生力軍。

位於苗栗鯉魚潭水庫的景山小水力發電廠,是台電第一個與水利署簽署投資開發協議、利用既有水利設施建置的小水力。

走進施工現場,壯觀的鯉魚潭水庫溢洪道與下方投池,水利署第一出水工正噴出強力水柱,為下游挹注水源。台電綜合施工處中部工作隊蔣佳興站長,帶我們走進彷若尋常透天厝住家的電廠,好幾組工人在狹小的空間中忙進忙出。「整個電廠就是這樣,很小巧。」蔣佳興笑說。

大安溪畔的綠寶石

景山小水力電廠的上游,是卓蘭水力電廠。卓蘭發電廠發完電的尾水,藉由隧道引水回到大安溪分支景山溪,供鯉魚潭水庫使用。而景山發電廠即是利用水庫既有的取水工與輸水管路發電。

這座投資總額2.88億元的小水力電廠,裝置容量4MW, 與大水力電廠相較,堪稱迷你。整體將在今(109)年底併聯發電,由卓蘭發電廠遙控運轉,預計可以供給4,000戶一年的用電,年減碳7,200多噸。

蔣佳興指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緣故,工程稍有延宕,包括使用斯洛維尼亞運來的豎軸法蘭西斯水輪機,因為國外技師無法來臺,必須先找國內資深技師安裝因應,再用視訊跟國外技師確認,互相給予精進建議,確保綠能發電工程進度不被耽誤。

供水供電相互配合 「生態放流」兼顧環保

事實上,景山發電廠在民國80年初期就開始進行規劃,原本打算建造為抽蓄電廠,但當時自來水公司有水質疑慮,所以僅先開發上游的卓蘭發電廠。

後來規劃利用鯉魚潭水庫的輸水管路發電,也預留了發電引水隧道,但民國93年敏督利颱風造成的七二水災,使鯉魚潭放水口閘門無法順利起降,導致供水困難,基於備援考量,先以發電引水道供水給下游使用,附屬性質的景山發電廠也因此改變設計、縮減裝置容量。

由此可知,這類型小水力在開發過程中,必須要配合主要設施和主管單位,也要跟既有設施單位一起分享售電收益。電源開發處水力電源組張膺燦組長說明,利用既有水利設施的小水力,施工條件與籌設程序亦較為精簡,只須做環差分析,若是要新建電廠,還須跑完各種複雜的事前準備流程。景山小水力完成後,可以樹立範例,讓往後如湖山水庫、集集南岸等與水利署合作的小水力案有例可循。

營建處水力計畫(二)李威璁課長指出,小水力設施因為規模小,在施工期間土石開挖及運棄量亦少,不需另設置土石堆積場,電廠完成後裝設遙控監測設備、通信線路,由鄰近的電廠以遠端遙控方式監控,對周邊環境影響相當輕微,除了增加再生能源產出,也能達成減少碳排放的效益。

此外,水利署還要求景山發電廠進行「生態放流」,設計專門控制管路,依據雨量、天氣和下游需水量來調控。當下游需水量大於電廠發電用量,或水量不足供給發電但仍需維持下游生態所需之水量時,即從該專管供水,兼顧生態需求,在電廠設計中也算創舉。

自購零件組裝 東部發電廠展現技術力

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牌坊旁的立霧溪下游溪畔,靜靜坐落一幢白色的建築物。已經運轉超過60年的東部發電廠立霧機組,引入立霧溪和其支流砂卡礑溪發電,也以砂卡礑溪作為機組的冷卻水。

東部發電廠李重億廠長指出,東部發電廠(以下簡稱東發廠)自106年就評估立霧機組的消能池經輸水管到中間水槽有40米落差,可以發展微水力,於是啟動台電第一個微水力計畫,不過過程中困難重重,「也是歪打正著,」李重億笑說。

說到設置微水力一路以來的歷程,東發廠人員無不露出滿滿的成就感。機械組王建文經理說,一開始試圖找臺灣本地發電機廠商訂製,但是價格高昂,不利於推廣,所以從網路上購買現成產品組裝。不料,運轉8個月之後,就出現異常,發電機轉到「飛出去」。

「本來想說要再去買一台,後來是廠長提議可以從『馬達改裝為發電機』這個方向去研究。」時任電氣組經理、現為東發廠副廠長陳坤逢說。他回憶,一開始毫無頭緒,也不知道要用什麼關鍵字去找資料,只好運用「菜英文」,尋找國外文獻,埋頭苦幹數個月,一度「很灰心」。

幸好,後來依照國外文獻,找出廠內淘汰的馬達來試驗。「臺灣的馬達市場很成熟、故障率低,當作發電機可以比較穩定。」106年運轉發電以來,一直很穩當,從沒停機過。

積少成多 3年累計發出10萬度電

李重億指出,東發廠向來自主進行電廠大修,機械、電力專業人才齊備,不若臺灣西半部電廠的大修業務主要是依靠電力修護處。電力遙控監測系統 、配管等樣樣都自己來,所以在專業能力上可以自主研究、改良。改裝微水力機組,對於東發廠人員來說是「牛刀小試」。

他笑說,目前的微水力機組可以說是一個「拼裝」的成品,完成的機組裝置容量6瓩,至今已經累積發出10萬度電,投資約30萬元的裝設成本都已回本。除了立霧,東發廠近期也在清流機組裝設抽水幫浦改裝的發電機,成本低廉,適合後續推廣。

憑藉扎實的機、電基本功和自主修護能力,東發廠在台電微水力打頭陣起示範作用。回憶起整個過程,陳坤逢笑稱,「就是因為一開始買到有缺陷的東西,才引發我們後面的這些創新!」每次遇到問題都要解決改善、大膽嘗試,否則永遠不會提升,這也是東發廠員工「勇於突破」的特質。

微水力還有一個關鍵是,要併網還是作為微電網?目前立霧微水力發電提供電廠自用,併內網且不躉售,使用太陽能的逆變器來輸出轉三相交流電。併網或微電網技術對一般民間、社區來說比較困難且陌生,也是未來推廣微水力時必須思考的議題。

漂浮發電 蘭陽發電廠微水力機組

宜蘭縣三星鄉有座古老的川流式水力電廠—蘭陽發電廠天埤機組,1922年竣工,引蘭陽溪水發電,當年不僅帶動宜蘭工業發展,同時發電尾水導入人工渠道「安農溪」,再流入圳溝成為灌溉水源,造就三星、羅東、冬山等地的良田。

站在天埤機組的前池眺望,田園美景與海那方的龜山島盡收眼底,向下看,尾水源源不絕排入工整筆直的安農溪,而在距離尾水出口不遠的渠道上,一座迷你水車運轉不息,它是蘭陽發電廠試辦中、已併網發電的「流速型」微水力發電設備。

蘭陽發電廠設置微水力的開端,起於107年11月董事長蒞廠視察,指示電廠可善用尾水資源,建置示範型微水力。安農溪的優勢在於,河道寬度適中,且水量、流速足夠,電廠估計,天埤機組滿載發電時,尾水放流量為30立方公尺/秒,流速為1.67公尺/秒,理想發電量1小時可發42度電。

蘭陽發電廠機械課張育彰課長指出,微水力示範平台的位置最終選在距離尾水出口160公尺的渠道,是考慮施工與後續維護的方便性,但也因為離尾水出口近,無法採取「全攔水發電」,「攔水能增加流速、提升發電量,卻會造成前端水位提升,影響到天埤機組的『有效落差』,使得天埤機組的發電效率降低。」權衡之下,微水力採取天然順流方式運轉,以5瓩為目標設計水輪機模型。

做中學 示範從零到有

實際製作過程,經熱心環境教育的三星國中張煇志校長引介,電廠與在地微水力達人游士漢一起合作,所有設備皆在現場組裝,重達1千公斤的水輪機架設在浮艇上,可隨水位上下移動,並且連接發電機、增速機等設備。從購買材料到施工約花費200萬元。

去年7月,微水力運轉測試後,實際發電量不到1瓩,其後也曾吊起重新修正,同仁集思廣益設法改進,包括:水輪機葉片裁切減重、浮艇厚度增加以改善浮力、軸心斷裂改善等,「電廠值班人員日常巡視時,就要傾聽葉片轉動有無異音,出現異音就要停機,有可能是扭力太大,導致葉片或骨架結構斷裂。」張育彰說。目前蘭陽發電廠已委請綜合研究所協助提出修正方案,持續強化設備。

「董事長很看重,電廠也使命必達,微水力從零到有的這一步很重要。」蘭陽發電廠運轉課楊建忠課長說,如果流速型微水力設備開發成功,未來安農溪河道可以50公尺為間隔、設置一整排流速型微水力,乘以十倍、百倍發電效益,還能推廣到全臺類似的農村圳溝,灌溉兼發電,讓綠電扎根民間。

相關文章

北部儲運中心 蛻變示範倉儲 無人堆高機、電子標籤助陣

材料處北部儲運中心原為傳統倉,近年逐步加強管理設施,刻正導入倉儲管理系統、無人堆高機及電子標籤等設備......

中部儲運中心 智慧再晉級 台電首座自動化倉儲 精兵作戰

中部儲運中心在94年建廠時即導入「自動化倉儲系統」,達成節省用地及人力、有效率的倉儲管理。今年軟硬體......

物盡其用 涓滴成電 轉動吧!小水力大未來

萌芽中的小、微水力,不僅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齒輪,也是台電轉型的催化劑。藉由台電專業輔導共創與民間力量的......

水力小小兵報到 借力台電 共推小水力遍地開花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未來可能改寫為:河上有微水力發電機!起步中的農村社區微水力,讓能源轉......

作夥節電 改變看得見 台電去年發出逾11 億獎勵金

地球持續升溫,人類正經歷有史以來最熱10年。因應氣候變化,節電挑戰一年大過一年,而台電員工的創意、節......

台電把脈用電 30戶節電總量年近8百萬度

去(108)年7月底,台電成立北、中、南「節能診斷中心」,派出節能診斷員,免費為100~800瓩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