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綠色電廠 人文走讀趣 日月潭世紀秘境

690期

2469
0
9

日月潭水力發電百年來創造許多榮耀,今日更敞開大門,積極與大眾交流、互動,並致力文化資產保存,充分發揮水力電廠的人文價值與社會責任。

傳說日月潭為邵族祖先逐鹿所至的世外桃源,水社大山、貓囒山、大尖山等群山層疊映照於潭水,為標高2,500多公尺的高山湖泊添上了靜謐的氣質。

大部分的旅客並不知道,現在清澈澄淨的日月潭,並非遠古以來就水清山碧,明澈宜人。100年前的日月潭,分為日、月兩潭;1920年日本作家佐藤春夫因戀情挫敗來臺散心,就來到尚未建設水庫的日、月兩潭,在涵碧樓住了一晚,旅程由臺灣電力株式會社人員接待,他看了當時已經觀光化的邵族杵歌表演,也聽取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的說明。在〈日月潭遊記〉中,他寫日潭「呈赤茶色,濃而濁」,「月潭方面的水則很綠」,這是因兩處湖中植物呈現迥然相異的顏色。

日月合流、潭水澄清的轉捩點,即是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1917年總督府技師山形要助、大越大藏、張令紀等開始規劃日月潭水力發電,1919年,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成立,人事權在總督府,因考慮開發山區會面臨的瘴厲疫疾,第一屆派任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是當時協助臺灣抗疫有功的公共衛生專家、醫學博士高木友枝。臺灣電力株式會社之設立,最大任務就是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系統。

從高山湖泊到「科學之水」

為了興建電廠,先行籌備的工程有北山坑發電所和運輸用鐵道等,據技師長堀見末子的回憶錄,他們甚至深入森林尋找水源,當場設計水路,除供應設於司馬按(今魚池鄉大林村)的工程建設總部用水外,也另開水道嘉惠魚池百姓。

堀見末子亦赴日本研究豬苗代湖水力發電,至箱根研究纜車,作為日月潭山間空中索道的靈感。也到久原礦山研究電氣機械,採購日立製作所的鑿岩機、機關車等電氣設備,為工程奠定基礎。最初規劃發電量為10萬瓩,並將電力配往臺灣南北兩端,意欲完善臺灣的電網,提供豐富且低廉的電力。

「東洋第一的水力發電工程」歷經波折。因世界大戰後景氣不佳,物價飆漲,工程在進行3年多後一度停擺。接著遇上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更失去援助電廠計畫的資金,工程又告中止。1929年,總督府派了曾任東京電氣局長的松木幹一郎擔任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松木幹一郎憑藉在日本政商界的人脈和協調能力,總算得到帝國議會同意,1930年以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名義向美國辦理借款,電廠再次興建,並於1934年放水啟動。

至此,日月潭從封閉的湖泊轉為人工控制進出水的離槽水庫。因武界引來的活水,日月潭水深由6公尺升高為20幾公尺,日、月兩潭合而為一,邵族聖地珠嶼(現「拉魯島」)大部分沉沒湖中,當時的《臺灣通信》在提到〈日月潭完成式〉時比喻:「太古以來的高山湖泊日月潭之水,化為科學之水」。

1939年松木幹一郎去世,隔年臺灣電力株式會社集資設立胸像,紀念這位完成日月潭水力發電系統(第一、第二發電所)偉業的社長。戰爭期間,因規定金屬必須上繳捐獻,銅像也被「徵召」報國,只餘基座。2002年,因台電退休員工、同時也是文史工作者的林炳炎發心奔走和奇美創辦人許文龍的贊助,松木社長胸像重回日月潭取水塔旁,再度眺望澄淨明澈的水面。

雲的故鄉 台電秘境之首

2016年台電70周年慶時,曾舉辦網路投票選出10大秘境活動,由武界壩拔得頭籌。

崇山峻嶺中的武界壩,選址在濁水溪中游約300公尺寬的峭壁河谷處,在河床上方約57公尺高處修築堰堤,加以取水口、排砂、排洪的各種設計,工程相當艱鉅。引水隧道施工需挖土砂、使用炸藥、建設橫坑以暫放廢土,每天只能建設數尺,為此,隧道建設採取多段同時施工的方式,把十幾年的工程時間壓縮至3年,合計約有「30萬勞動者揮汗」建設武界壩。

傳說有所謂「引水人」,於完工後在隧道內一路奔跑,以帶引水流,而引水人通常找死囚擔任,若能跑贏水流,可得到特赦機會。傳說無可考,但興築隧道的所有人員,及曾駐守武界服務的值班人員,都不折不扣是堅毅不撓的引水人。

大觀發電廠楊竣琇課長經歷過從前值班武界壩的辛苦,他回憶,早期遇上颱風地震等災害,來往武界的山路崩塌封閉,值班人員要回平地或上山,只得以埔里的橫坑為引水隧道進出口,利用關閉閘門、停止取水的機會,在引水隧道摸黑走上2.5小時的路程。

「與外界隔絕是在偏鄉服務經常發生的事,過去駐守武界的台電人都戲稱入山就要做好『拋妻棄子』的準備。」大觀發電廠康宏呈課長告訴我們,現在的環境已大幅改善,但周邊道路或吊橋都是台電出錢出力維護。

自從成為秘境之首,「雲的故鄉」之名不脛而走,一到假日,車流不絕。從好漢坡往上爬,看武界大壩,再往上到一線天、摩摩納爾瀑布,已是秘境旅遊的固定走法。康宏呈指著壩區連外道路,「這邊把水溝加蓋,也是為了方便會車。」連台電武界辦公區域也劃分出一半的廁所空間,開放給遊客使用。

重新發現向天圳 啟動微水力

原有武界引水隧道自1934年完工啟用以來,隧道內的砌石與混凝土隨時間劣化,為了徹底維修改善,經評估須新建一條引水隧道,並一併引濁水溪支流栗栖溪水源至日月潭,以維持日月潭正常穩定供水。

1999年動工、2006年完工的新武界引水隧道,全長16.5公里,是國內跨距最長的輸水拱橋,並是首次採用「全斷面隧道挖掘機」成功貫通的實例,為臺灣電力技術史再添榮耀。

新、舊隧道如今共同為日月潭引水效勞,兩條最接近處在魚池鄉東光村的向天圳—舊引水隧道的唯一開渠段,而向天圳也開啟台電與地方人士的來電接觸。

台灣化學纖維公司廠長退休的施光和,幾年前回到故鄉魚池鄉東光村,適逢新武界隧道建設完成,他把工程人員原向他承租的房舍改裝為休閒農場,並發起社區營造。他指著眼前的大正山說:「4年前我們爬到那個山頭,從山頂遠眺,頭一次『發現』東光村的向天圳,也才知道因為有這條古老水圳,當地農業灌溉用水才這麼方便。」此後他們展開社區文史調查,並在台電支持下,利用水圳裝設微水力發電設備,未來還將規劃在地小旅行和導覽解說。「微水力雖然發電量小,但是最好的環境教育場所,未來還可供應生態園區的電力,甚至發展成電動車充電站。」施光和說。

車埕聚落因電力建設而起

日月潭水力發電系統初建時,為了載運機材與人員,建造了從縱貫線二八水驛(今二水)到外車埕的鐵路,1922年啟用,也就是今日的台鐵集集線。

日治末期,日月潭第一、第二發電所啟用,發電量達全臺灣電力的70%,是臺灣工業的心臟,戰爭期間,電廠所在地尤其作為南北輸電線樞紐的第二發電所,成為美軍轟炸目標。明潭發電廠許福來副廠長指出,「戰後早年電廠有憲兵看守,後來是保警。空襲時,水里橋被轟炸得很嚴重,大觀一廠開關場損毀,壓力鋼管也被炸到,厚厚的管壁有再修補的痕跡。」

戰後,林業和抽蓄水力發電工程建設,帶動兩波車埕的榮景。林業鉅子孫海取得濁水溪上遊丹大林區的伐木權,從濁水溪畔蓋了69公里林道到七彩湖,又在車埕蓋鋸木廠、加工廠和貯木池等設施。鉅工村長施惟平說,1960至70年代,林業極盛時,人口眾多,「那時水里市區有好幾家電影院,還有酒家跟特種行業呢!」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則有抽蓄水力發電工程的上千名人員進駐,再度促進地方活絡。施惟平的父親是林務局人員,他回想小時候「台電子弟有交通車,我們都要走路上學。」去電廠吃冰、在台電日式宿舍裡的榻榻米上打滾,都是美好的回憶,而且「台電人員很重視子女教育,無形中帶動了村落的生活水準,小時候很羨慕,都會想長大要進台電。」

1989年,政府明令禁止砍伐一級針葉林,丹大林區的高山森林得以喘息。1995年明潭抽蓄電廠完工後,隨著工程人員撤離,水里市區與車埕小站又回復為安靜的山城。

轉化電業及文史資源 小鎮新生契機

台電水力電廠和水里在地人,無疑是最親近的好厝邊。水里國小校長周進科說,校園「扎根教育」融入日月潭水力發電,電廠是環境教育必去之處,「鉅工分廠的大樹很美,也會參觀日治時期廠房,讓小朋友了解電力和能源知識。師生也很有興趣參加全國能源教案設計黑客松。」

台電也為學校做「能源健檢」,台電同仁實地走訪辦公室、教室、廚房、餐廳等場所,仔細檢查各項電器設備的負載容量及配線,降低老舊線路的雜亂狀況,並提供改善建議,守護校園用電安全。

明潭及大觀發電廠最為鄉親津津樂道的敦親睦鄰措施,就是提供設籍水里鄉的學子,從國小到研究所各階段的獎助學金,「每年約提供300萬元,30年來累計將近1億元的獎助學金。就有優秀的學生從小學領到大學!」明潭發電廠也認養水里國小的球隊,先是籃球隊,去年起轉為足球隊,「水里國小女足在2019全國少年盃足球錦標賽,榮獲亞軍,獲得前往丹麥舉辦的足球比賽資格!」周進科驕傲地說。

九二一地震時,南投受災慘重,水里車埕在震災後,透過重新盤點文史資源,結合電業和林業的能量轉型觀光,為小鎮尋求發展。

社區發展協會的張秀治提到,「九二一地震隔年,車埕納入日月潭風景管理處管轄,經過再造,遊客量每年大約有100萬人次。」台電電廠也展現友善開放作風,支持社區協會帶團體到電廠參觀機組、簡報室和古隧道,而社區辦活動,電廠也會共襄盛舉。

2019年適逢九二一地震20週年,集集線推出黃皮車廂「JIJI美術館」,用可愛能量介紹集集線的產業和歷史。接著推出集集石虎號,在貓派當紅的現今,成功吸引旅客注意。車埕站以全木造修復車站,開放的月台可飽覽翠綠群山,榮登「臺灣最美的車站」。在車埕月台上回望山壁時,也別忘了,藏在山腹裡的明潭發電廠地下廠房,正為人們的來電生活運轉不息。從日月潭美景到水里再生,「大自然」因為科學技術力與台電人代代相傳的努力,已拓展出不同層次的美。

相關文章

電力穩供的救援投手 金門夏興發電廠儲能系統

即使預測系統日益精進,電網上仍需要反應快、既是電源又是負載的儲能系統,才能讓再生能源占比越來越高的電......

日月潭抽蓄發電成典範 光輝歷史 風華再續

日月潭擁有全臺唯二的抽蓄水力電廠,在迎向能源轉型的今日,抽蓄機組肩負尖峰急救電力、確保供電穩定的重任......

日月潭水庫清淤大作戰 電力與觀光雙贏

今年2月以來,不少遊客特地到日月潭水蛙頭步道一睹「九蛙全露」風采,由於九蛙周圍淤積明顯,也令各界重新......

種下種子 培育雙向溝通默契

直球對決! 走入校園與年輕學生面對面接觸,也勇於接住學生丟過來的變化球,是台電近年秉持的開放態度。......

翻轉教育 E世代來電手法大創新

向下扎根的環境暨能源教育,要扎得多深,才能看見幼苗成長? 向年輕學子招手,這改變企業形象的企圖心,......

大哥哥、大姐姐來了! 台電最甜蜜的任務

台電積極走入校園,與E世代溝通、對話,對於推廣體育亦不遺餘力,成立的6支球隊如今不僅是公司堅強的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