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旅人行腳─守護一片茅草屋頂 走讀深坑百年茶山

688期

2221
2
7
文、圖─吳雲天

深坑炮子崙一帶的茶山,保有里山農業生活智慧,古道深處的林家草厝,不僅守住最後一片茅草屋頂,也牽起人與人間的美麗緣份。

與炮子崙的結緣,起於閱讀作家劉克襄的《十五顆小行星》,書的最後一篇〈家山〉對林家草厝的描述,讓我沉醉不已。9年前按圖索驥來到山腳旁的小村,彷彿走入桃花源。

搭公車至深坑站下車,老街口的大榕樹綠意盎然,經過跨越景美溪上的中正橋,沿著兩公里的炮子崙產業道路一路朝山上走去,現代的都市景觀逐漸轉成純樸的農村景緻。炮子崙就位於一片山坡上,車道止於羊腸山路,村前的農夫市集,有幾攤良心菜攤歡迎著來訪的山友。

會呼吸的古道,遇見先民生活美學

走在山友習稱「茶山古道」的山徑上,不時可看到歷經悠久歲月的土埆厝及石頭厝,整齊排列的茶園則隱身在梯田之中,雖然仍持續經營的茶園面積已不如當年,但田埂旁的老茶樹,透露了百年來文山包種茶曾經熱銷海外的風光歲月。

若問這兒最珍貴的是什麼?那就是先民的生活美學仍鮮活地運轉著,不像臺灣大部分的古道,往往只剩遺跡可供憑弔。炮子崙的老厝都還住著居民,四周梯田種植各種蔬果,只要與遇到的老農攀談幾句,你就能知道這時節盛產些什麼蔬果,也可以知道農家的生活趣事,運氣夠好,還能受邀到屋內欣賞百年老厝的細緻結構,同時喝上幾杯現泡的包種茶,百年來的茶山,一直這樣日復一日地恬靜過著。

踩著古樸的砂岩石階,沿著古道在森林中緩緩爬升,不時遇到往來的山友,有的攜家帶眷、有的三五好友,也有的是老夫老妻,共同的問候語都是:「爬山啊?到草厝?」這溫馨的問候真好,在森林中緩步慢行大約半小時的路程,山徑前方逐漸轉亮;穿出森林,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由樹林環繞的水梯田,一顆巨大的老茄苳樹伸展在田邊,清澈的泉水穿過層層梯田輕快地流下,天空中不時傳來大冠鷲悠揚的叫聲,不由得開心的感覺,讓人忘卻剛剛爬坡上山的疲憊。

放輕腳步走在泥土田埂上,穿過水田與茭白筍田,欣賞水中交雜著青色的浮萍與紅色的滿江紅,再經過一叢粗大的麻竹,終於來到茶山美麗的林家草厝。

我細細欣賞眼前這穿越百年時光的老厝,深怕自己發出任何聲音打攪這純粹的寧靜,L型的房舍與麻竹林圍繞著曬穀場,老厝的空間劃分井然有序,有廚房、臥室、客廳、儲藏室、工具間。屋外,九芎木製作的背架靠在牆邊,搗小果油茶子的石臼與木槌立在牆角,一大面整齊堆疊的薪柴收藏在屋簷下。接引來的清澈山泉水,先流入廚房注滿石砌的水缸,水缸裡還有兩隻魚兒悠游其中,滿溢的泉水再沿著半剖的竹子流到屋外的石盆中,幾顆剛採摘的新鮮蔬果就浸在石盆中清涼的泉水裡。

初次造訪,陽光下呈現金黃色澤的茅草屋頂,特別引起我的好奇,抬頭細看,只見一根根細細的竹竿與茅草,井然有序地交疊著,不禁讚嘆:真的靠這樣就能擋風遮雨,太神奇了!屋子裡的阿公走過來,對我娓娓訴說,原來,以前的房子都是茅草屋頂,只是脫離了農業生活,維護起來很麻煩,所以絕大多數的老厝,現在都改用鐵皮浪板,只有林家阿公捨不得放棄茅草屋頂,所以還想盡辦法保留著。

跟林家的緣分愈結愈深,我跟所屬的登山社團志工們,這幾年也協助林家草厝,替換茅草屋頂及維護茶山古道,體會到延續傳統的珍貴。

八旬阿公堅守茅草屋頂,理由竟是……

作為茅草屋頂的茅草必須使用白茅,白茅在平地(例如高速公路兩旁的邊坡)很常見,但在長滿森林的山上則非常稀少,所以阿公特別在日照充足的茶園中,留幾塊地專門種植白茅,一年採收一次,通常都在農曆年前後採收白茅,選個出太陽的日子收割,然後將茅草鋪在茶樹上曬乾,曬乾後先收藏起來備用。

為什麼一定要使用白茅草呢?阿公說,因為白茅草在深坑這樣潮濕的氣候下比較耐用,以白茅草鋪設的屋頂大約可以使用4年,之後會逐漸分解、導致屋頂漏水,需要全面替換茅草。

傳統農家替換屋頂茅草可是大工程,需要動員許多人手來幫忙,有時自家儲存的茅草量不夠,還要向左鄰右舍調借茅草。替換屋頂茅草前,阿公會先挑選良辰吉時舉行開工儀式,捻香祈求這次工作順利平安。

如今,少了村中換工人力,喜愛茶山的山友們便組成志工隊,協助在屋頂下方搭設鷹架,阿公依然自己種茅草、並預先深入桂竹林以收集粗細與長度適合的竹竿。

當鷹架架設好,阿公的兒子們(也已經年高六旬)就拿著竹掃把上到茅草屋頂上,將老舊需要汰除的舊茅草掃下屋頂,阿嬤與女兒們也在一邊整理過去幾年儲存的茅草,將全新的茅草整理成一束一束,挑去其中破掉的葉子與雜物。

當一切準備妥當,志工們合作將一束束的茅草接力傳遞送上屋頂交給阿公,只見阿公用竹竿將一束束的新茅草小心夾住,再用不鏽鋼鐵絲將上下兩根竹竿紮緊,奇數層竹竿與奇數層竹竿串接固定,偶數層與偶數層固定,這樣互夾固定、層層堆疊大約30多層,準備的白茅草全部用完,更換屋頂茅草的工作才大功告成。

剛換完茅草的屋頂十分蓬鬆柔軟,空氣中似有若無的草香更是迷人,阿公開心地在茅草屋頂上滾來滾去,像個頑童一樣,阿嬤笑說:「這可是阿公從小到大,每次換完屋頂茅草的習慣!」我終於知道阿公為什麼捨不得茅草屋頂了。

至於大把大把從屋頂清下來散佈四周的舊茅草,農家一點也不浪費,阿公很仔細地收集起舊茅草,用扁擔挑到田邊,再燒成草灰、撒到田裡當肥料,先民數百年來孕育的里山農業生活智慧,在阿公身上有最好的傳承。

喝茶閒話,感受歲月靜好

位於草厝後方的茶寮,是往來山友歇息聊天的好地方,也是阿公平日採茶製茶的場所,阿公自父親手中接下的茶園大約有兩甲面積,散佈在山谷森林間,完全採取有機種植,從小阿公就跟著父親製茶,年復一年,沒有荒廢過田產。

林家茶樹的品種主要是青心烏龍,隨著不同節氣與製茶當天的氣候,阿公會依照經驗將採集的茶菁製作成不同的茶,茶寮的牆上有一張紅色的茶單,上面寫著炭焙茶、蜜香紅茶、東方美人茶、冷凍茶與文山包種茶,共計5種茶。夏天氣候炎熱,阿公的茶園裡會總迎來許多小葉綠蟬,小葉綠蟬只存活於無農藥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叮咬過的茶葉會產生獨特的香氣,製作的東方美人茶或蜜香紅茶,可謂健康又好喝。

總有朋友會問我,如何購買阿公的健康好茶?答案只有一個:親自走茶山古道到茶寮,直接向阿公購買,而且,一年四季爬山買茶的山友絡繹不絕,千萬不用擔心阿公的茶會不好賣。或許,阿公自己就是最棒的活招牌,阿公日出而作非常勤奮,一整天待在田裡,累了、口渴了就會回茶寮喝茶休息,阿公天天喝自己做的茶,都快90歲了依舊手腳靈活,山友們都看在眼裡,何況價錢也實惠,阿公的茶賣得可好呢。像是東方美人茶只有在夏天好天氣才能製作,產量有限,通常是茶做好當天就被買光!

每次我回到茶山,也許在菜攤買些當令的新鮮蔬果,也許在茶寮喝口現泡的熱茶,最令人回味的,就是跟著阿公阿嬤閒話家常,彼此間宛若家人般的關心與問候,百年茶山歡迎古往今來的旅人,就像是心靈歸宿的「家山」。

作者簡介

吳雲天

大學時參加登山社,至今已登上40多座百岳。現為臺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秘書長,長期深耕淡蘭百年山徑的生態和人文旅遊,且與當地聚落組成義工隊,參與山徑修護與淨山活動。

相關文章

一首歌的時間─我的青春都在雲端

疫情期間,多出許多窩在家的時間。何以消磨?看書看片聽音樂而已。看影片大家都會,先不提,且說說看書和聽......

發現臺灣新世力特輯04─鬼才漫畫家彭傑

畫風俐落明快、說故事功力一流的彭傑,闖蕩漫畫界的歷程,跟筆下作品一樣勵志熱血。他是臺灣少數活躍於日本......

綠野仙蹤─路邊的野花時光 平地篇

我們知道的開花植物超過25萬種,還有很多我們沒發現的。我們認為25%的綠色植物會在50年內滅亡。研究......

發現臺灣新世力特輯03─「不貳偶劇」創辦人郭建甫

年近30的郭建甫,從小鍾愛布袋戲,從打雜、跑龍套到拜國寶大師陳錫煌為師,20年養成真功夫;他創辦的不......

節令生活─春天「瘋媽祖」的餐桌滋味

當年執著於春天瘋媽祖的時節前往嘉南平原,進謁一間間廟宇之餘,更搬回一箱箱的產地彩椒,只為嘗到蘊含「媽......

發現臺灣新世力特輯02─「RE-THINK重新思考」創辦人黃之揚

環保社團「RE-THINK重新思考」善用社群媒體與設計的力量,將艱澀的環境議題玩出潮味,玩到贏得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