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藝術有形 價值無限 台電軟實力貼近人心

688期

1816
0
3

公共藝術作品要能完整呈現創作靈魂與生命力,有賴台電上下齊心,幕後功臣包括建構公共藝術核心單位營建處,以及向內資源整合溝通、向外賦予溫度行銷的公眾服務處。

2019年中秋夜,萬人齊聚瑞芳水湳洞,在優人神鼓莊嚴、振奮的祭儀鼓樂中,欣賞沐浴於琥珀色燈光中的十三層遺構,與滿月互映之美。

這是近期台電公共藝術最受矚目的作品。十三層遺構原為日治時期設立的「水湳洞選煉廠」,為金瓜石最大的選礦場所,曾見證臺灣礦煉金煉銅極盛時期。1980年代關廠後,由台電接管。因建築型態特殊,曾入選新北市歷史建築、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然因土地殘留金屬物質,被列為污染管制區,塵封超過30年。

為了活化文化資產,台電營建處委託國際燈光大師周鍊設計燈光作品,並由新銳藝術家何采柔,在頂層的路徑上設立4個猶如英文字母〈I〉的造型藝術品,白天看是讓人重新注意十三層的雕塑,晚上點亮燈光後,則化身為一道道的門縫,彷彿讓人穿越時空,開啟對十三層過往金銅礦業風華的無限想像。

台電楊偉甫董事長在點亮儀式上宣誓,點亮十三層是活化地方的第一步,台電將持續推動公共藝術計畫,透過場址修復、活化與串連,喚起地方的凝聚力與榮耀感,以促進文化觀光。

點亮十三層 幕後挑戰重重

舞台上2小時的完美演出,畢全功於一役,不容任何差錯,面對現場萬名觀眾,與螢幕前10萬人起跳的直播觀眾,舞台下要克服無數的挑戰。

「活動牽涉的單位太複雜了,十三層遺構是文化資產、歷史建築,又是污染管制區,一口氣要解決環保、文資古蹟、公共藝術的課題,還得接受文化部、環保署等主管單位的審核。」時任公共藝術課的侯力瑋課長說。十三層遺構身世複雜,前置作業必須爬梳大量文獻、撰寫文化論述,從企業角度去思考為何要做公共藝術。「有別於其他單位往往只有幾句話,台電的文化論述都很長!」論述完整了,就可以用設置理念去跟藝術家對話,討論作品呈現形式。

此外,執行小組委員都會先共同腦力激盪並確認計畫方向,來回修正,大約需歷經1年,才送到地方政府的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審議,約再花上半年時間。「其實前端工作量是最大的,寧願花多點時閱讀文獻、將歷史爬梳清楚,藝術家在這樣的基礎上,也更容易創作。如果規劃公共藝術是一場接力賽,文化論述就是第一棒,然後選出藝術家或團隊、交棒給他們提案作品。」

以真實且廣富的歷史為底蘊,必能成就動人的公共藝術;點亮十三層便是藉由國際級大師周鍊搭配新銳藝術家何采柔的作品,以世代傳承跨域共創的合作,闡述文化與環境的共生包容。

尊重專業 藝術家樂於傾力付出

除了前置作業籌畫、行政聯繫的疏通,現場的建置作業亦是困難重重。十三層遺構現場環境因荒廢許久,雜草蔓生,從第一層到第十三層沒有完整道路,僅是步行時間便要花上兩個半小時,照明團隊還需要除草、拉線、搭設搬運便橋,同時留意夏日蟲蛇等野外生物的威脅,讓任務難上加難;起初現場環境完全沒有電源,在和基隆區營業處與協和發電廠連繫後,兩單位傾全力協助解決所有環境挑戰,短時間內整地、牽線、架設電桿及照明設備,動員同仁以最高規格確保電源穩定供應,共同為成就藝術作品挑戰不可能。

而順利完成作品的關鍵,就是尊重專業與平等對話;有別於一般公共工程以乙方、廠商稱呼,「我們在契約中都以『藝術家』稱呼合作對象,這是一種尊重專業的基本態度。」侯課長說。

回首過去幾年與藝術家合作歷程,他笑說:「台電從藝術圈都不認識,變成藝術家的好朋友!」即使結案了,藝術家也會三不五時打電話來問候或者諮詢。台電的實績與口碑,已經翻轉藝術圈對公家單位的刻板印象。

落實民眾參與 體驗重於宣導

《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於2008年修正時,明文規定公共藝術需辦理民眾參與,而台電辦理公共藝術的民眾參與及教育推廣,更是用心認真投入,水準一流。

侯課長說,台電推民眾參與,其實歷經一番辛苦試誤與學習:「2010年,我們第一次舉辦公共藝術的民眾參與活動,是為了屏東區營業處林舜龍老師的作品〈綠泡兒〉,當時是學習其他機關舉辦講座,海報廣發當地附近的大專院校,社區也貼了很多,最後卻只有1位觀眾,還是因為要去區處內的K書中心,才被拉來!」事後檢討,原來民眾喜歡的是互動性高的工作坊與手作,而不是靜態、嚴肅的演講。

調整策略後,2013年,台電透過公開徵選再度與藝術家林舜龍合作,在烏來訓練所設置〈洄游彩虹的故鄉〉作品,隔年台電結合鄰近偏鄉小學舉辦工作坊,並在訓練所舉辦音樂會及工作坊,首次將表演藝術加入公共藝術民眾參與活動,邀請到優人神鼓及3位金曲獎原住民歌手演出。湊巧的是,邀請演出的歌手桑布伊,在當年金曲獎獲頒最佳原住民歌手獎!結果該場演出湧進兩百多位不畏風雨的觀眾,因是該歌手得獎後的首演,也給台電莫大信心,進而在2016年「溫羅汀藝術行動計畫」大展身手。

戮力溝通整合 為公共藝術加值

楊偉甫董事長秉持公共藝術要走入公眾的理念,更期待各界看到台電的溫度、軟實力,以及為地方帶來不同面貌的用心,特別指示公眾服務處協助進行公共藝術的內外整合及溝通,更扮演起故事說書人的角色,傳遞公共藝術作品背後所闡述的故事與精神張力。

「公服處的角色,是要讓外界看到台電的努力,以公司整體資源來包裝,擴大公共藝術的服務效應。」公服處袁梅玲處長舉例,台電以點亮「臺版天空之城」為訴求,不只要捲動在地,更要讓全臺灣、全世界的人都看到。

袁處長回憶,自點燈儀式定案在中秋節後,公服處便積極籌畫一連串行銷活動,6月份以舉辦簽約儀式記者會的形式,預告活動亮點;緊接著與負責活動規劃的文化總會開始3階段行銷活動,從搭配社群平台粉絲專頁,到結合年輕時尚調性的帶逛影片等,逐步引發大眾關注與話題。

行銷活動進行同時,與各政府單位的協調也馬不停蹄;時任公服處研究員的她,還積極拜訪地方里長、宮廟耆老、民宿業者,化解在地居民對污染場址和活動人潮的憂慮,進而勾勒地方活化願景。

舉辦大型活動,交通人潮疏散是一大挑戰。除了要跟交通局、警察局等單位協調活動疏散動線與運量,與客運業者溝通接駁機制等,活動當天還動員基隆區處及協和發電廠同仁,協助停車區域的管理維護,甚至區處處長及廠長都在現場協助指揮交通,讓人流疏散比預期時間提早完成。

袁處長說,活動是公共藝術呈現的關鍵,流暢的流程更是活動關鍵,因為對每一細節的堅持,並且充分溝通取得眾人的認同,才能讓公司內部到政府機關、民意代表、地方鄉親都齊心協力,將如此大規模的公共藝術活動完美呈現。

將美與設計內化於心

去年底台電在新板特區的新民變電所,打造新場館「TAIPOWER D/S ONE電幻1號所」,是塑造品牌特色的新嘗試。建於變電所上的展館,融合創客空間、藝廊、趣味健身房,用好看、好玩的方式呈現再生能源知識。藝廊首檔展覽展出創作者張騰遠的動畫裝置作品〈逃生至地球:100種在地球上的生存方式〉,並結合聲景藝術家吳燦政的聲音作品,演繹來電藝術。其中,張騰遠的作品以〈末日之後,什麼會留下來?〉為提問,以隱喻、諷刺的方式,談環境問題、過度消費和文明的後果。在驚鴻一瞥中,觀眾可以有百種對作品的聯想與詮釋。

今年開春,關渡平原公共藝術作品〈仙泡兒〉揭幕,不僅代辦單位臺北市都市發展局共襄盛舉,具有地緣關係的嘉賓雲集,台電一級主管也幾乎到齊,儀式活動精緻又撫慰人心,幕後推手是公服處以及地主輸變電工程處與所委託的達達藝術。「公共藝術要被人看見,必須透過包裝與活動,且從海報視覺、舞台設計、節目安排等每個執行環節,都要做到從Design Thinking到Design Feeling,這也是公服處的自我期許。」公服處陳智宏組長說。

台電藝術品牌,愈來愈令人期待。今後台電仍將以藝術文化進行有感溝通,為「電」發聲。

相關文章

大哥哥、大姐姐來了! 台電最甜蜜的任務

台電積極走入校園,與E世代溝通、對話,對於推廣體育亦不遺餘力,成立的6支球隊如今不僅是公司堅強的軟實......

台電的美學經驗 電力Ⅹ藝術走入公眾

今年是台電推動公共藝術20周年,愈來愈多人被這股藝術暖流拂過,發覺「台電真的不一樣了!」回首台電推動......

藝術之眼 與台電共創來電體驗

「來電」是台電公共藝術的核心精神,透過藝術家的慧眼及巧手,藝術電流才能施展魔法。藝術家與台電的相遇,......

大數據時代的電業藍圖

未來電力公司不只「賣電」,更要「賣數據」、「賣服務」。台電正大步邁向智慧電業的新未來,不需要從零開始......

AI大數據人才 展現智慧成果

台電為發展大數據分析、運用能力,達到供電智慧化的目標,積極培養AI大數據人才。民國108年首度舉辦「......

全民一起來讀電!

在國發會政府開放資料平台上,台電公開與全民共享的資料計有138項。在這些已揭露的資訊中,哪些資訊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