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大數據時代的電業藍圖

687期

6887
3
13

未來電力公司不只「賣電」,更要「賣數據」、「賣服務」。台電正大步邁向智慧電業的新未來,不需要從零開始,只需要創新思維;不怕沒人才,而是要跨域整合,將電力相關數據應用發展出新商業模式。

想像未來有一天,智慧機器人可以幫你控制家中所有電器的運轉,還能幫你節能省電費。例如,在電費較昂貴的尖峰時段,自動關閉或調整高耗能電器,將電源轉換為自家的小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進行自給自足的運轉,甚至還能將儲存的再生能源賣給電力公司。

這一切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台電正在努力發展的智慧電業藍圖一景。

正面迎戰拚轉型

為迎戰AI時代,台電由副總經理張忠良領軍,在民國107年成立「大數據推動會報」,正式宣告台電將加入大數據及AI分析的時代狂潮。

在採任務編組的情況下,目前共計有資訊系統處等10個單位以「虛擬專案管理」方式為核心推動成員,落實大數據推動方針與業務發展策略,揭櫫「平台建置」、「資料治理」、「人才培育」、「創新應用」四大面向並進,其中創新應用最為重要,在公司內部點燃大數據分析的火花。

台電何以如此積極地迎向大數據人工智慧時代?

張副總指出,近年台電面臨諸多新挑戰,最主要的是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目標於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達到20%,而再生能源出力受氣候影響,預測工作必須更精確。另一方面,電源型態也將由傳統的大型、集中式電源,走向間歇性、分散式的電源;目前的電網結構是以單向輸配、單向控制為主,即台電從變電所送電到用戶端,然而,未來用戶端也可能設有太陽能板、電動車及儲能設備,自用剩餘的電還會反向送回變電所,即所謂「雙向電力潮流」。

面對如此大的巨變,台電要確保穩定供電,就必須仰賴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改變也同時帶來契機,包括實現區域電網、提升電力輸送效率、鼓勵自發自用及發展潔淨能源。

大數據運用的一大趨勢,是結合「物聯網」創造附加價值,「應用到電力系統上,即所謂『能源物聯網』。」張副總指出,若將物聯網概念應用於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可讓電力公司及消費者進行即時聯繫與雙向互動,進而有效管理與控制居家能源使用,「若能進一步將用戶行為資料與異業資料結合,可以產生巨大應用價值與商業模式。換言之,未來台電不只是賣電,更可以『賣服務』!」舉例來說,日本已發展出針對高齡人口的服務,即透過智慧電表傳回的用電量資料分析,即時掌握長者居家安全狀況,若發現異狀,將聯絡社福機構以確保安全。

台電AI元年,跨域整合是關鍵

剛結束的108年,是張副總定義的「台電AI元年」;打破專業藩籬,是台電邁向AI大數據時代必走之路。

一直以來,台電是高度專業分工的公司,發、輸、配、售共計有一百多個單位。但AI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必須跨域整合,「台電專業人才濟濟,缺的是整合與平台,不同單位平行、同步展開,才能發揮出強大力量。」

張副總表示,台電73年來累積了龐大資料,有些資料早已結合大數據技術應用於經營管理,但都僅限於小系統個別運用;舉例而言,台電的電力系統保護電驛已經進入智慧電驛的數位時代,供電處已建立完整資訊系統,在事故發生時可以迅速偵測5公里內的故障區間,準確度達95%,大幅縮短搶修時間與人力成本。「供電處和配電處都有變壓器,斷路器等設備,兩個單位現在就要組成一個團隊,共同運用大數據技術,進一步提升預防維護。」

再以攸關能源調度的再生能源出力預測為例,預測愈精確,調度得愈好,張副總計劃要由電力調度處、綜合研究所、資訊系統處等單位共同組成一個跨單位的團隊。規劃分析的議題包括:將4小時風力發電預測納入調度決策、太陽光電出力分析的準確度提升等。

此外,為了提升調度決策的精準度,台電更規劃繪製全臺電力系統24小時用電曲線,以及分析機組的調配模式。張副總已指示高雄調度中心,分析所轄高屏地區內的興達、大林等發電廠,及許多風場、太陽光電案場,共有多少自有供電?不夠時由哪個電廠支援?「此24小時負載分析,已蘊含區域電網及調度的概念。」張副總表示,若能善用數據,做好預測工作,未來將可往區域調度方向走,甚至以「變電所」為單位,以因應再生能源分散式電源之特性。

台電的大數據應用,正揮別傳統的統計分析,朝向具備預測、深度學習的層次。前提是資料系統要全面標準化、格式化,「透過數位匯流,第一時間就能將資訊回傳,不用等到月報表,只要一發生事情就能立即掌握。」張副總指出。同時,台電規劃成立公司級的雲端資料中心,存放龐大資料,建立大數據平台,資訊安全的觀念與規則也要到位。

「台電今年的目標是:要把台電工作AI化,電力產業AI化。」張副總熱切表示,台電正在規劃成立大數據處,全面開發各項數據應用。「訂出大數據發展策略與架構,搭配智慧電網,激盪出能創造公司價值的應用,是公司未來發展的大戰略。」讓台電從過去的自動化到數位化、智慧化,進入AI時代。

AI這班車,大家都一起搭上

台電積極布局大數據及AI分析,在人才培育上也不遺餘力。

大數據分析能力不僅需具備數理能力與資訊專業,更要結合電業領域專業知識。台電在民國107年10月選派43位優秀同仁赴「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進修,學習最新AI與大數據分析技術。

為使同仁將所學應用於實務,進而協助公司解決經營難題,資訊處隨即於去(108)年5月首次舉辦為期半年的「AI大數據人才發展營」,由大數據推動會報的核心單位組成8隊參與,以穩定供電、環保、節能、再生能源為議題,進行一場精采的大數據競賽。各單位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發揮團隊合作精神,運用大數據解決工作上的頭號難題。這個創新的人才培育規劃相當完整,由議題的選定、團隊的形成,到其間的顧問諮詢、訓練課程是由張副總指導、資訊處余素貞副處長帶著電力自動化組同仁一起努力的成果。並設計藉由經濟部沈榮津部長、行政院唐鳳政務委員、及台電董事長、總經理等長官參與成果發表,激盪出所有團隊卯足全力的精彩結果。「在公司內,AI及大數據分析已經風起雲湧。」余副處長表示,去年舉辦「AI大數據人才發展營」,為公司培養了一批AI分析的人才,今年除了由公司經營管理層規劃公司最重要經營項目為題(例如「再生出力預測」為基本題),還新創了「電力許願池」,開放所有員工上網提題目,再票選出題目,目標是擴大參與,向下扎根。同時鼓勵找外部團隊共同參賽以增進技術交流。她強調,大數據及AI分析是未來趨勢,台電希望藉由舉辦活動,帶動單位參與,一同切磋、一同學習AI運用,「AI這班車,大家都一起搭上。」

余副處長表示,台電員工都很熟悉自己業務,可從自己業務出發,辦業務遇到什麼難題,把想要解決難題丟出來,提案員工不懂資訊技術也無妨,資訊處會經過篩選,協助媒合團隊,再搭配委託外部顧問協助帶領團隊做大數據分析,帶領同仁實際從頭到尾走一遭,了解如何運用資料、分析資料。

跨世代攜手,共創智慧未來

或許有人會問,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發展到極致,會讓傳統工作項目消失,讓重視手藝與經驗的「職人」失去價值嗎?

「完全不用擔心!」張副總指出,不管什麼領域的AI與大數據運用,都是在輔助人類解決部分工作,而非取代人。以電業來說,傳統電網的基礎建設要先健全,智慧電網才能做加值應用,仰賴人力執行的日常運轉維護也還是存在,例如登桿、架設電纜。

同時,電業AI化也會創造出新工作,像是培育資料科學家,同時帶來新的營運模式與服務,「同樣的工作內容,可以找出更聰明、便捷的方法做事。況且,台電業務量與日俱增,如果始終按照傳統的做事方法,人力會是一大負擔,所以,電業AI化,不是『人數』的問題,是『人力素質』的問題。」張副總一語道破。

投入AI浪潮是時代的必然,對台電而言有積極轉型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讓公司內有專業、有創意的年輕人得到發揮的舞台,有機會出頭。「我希望給年輕人奠定很好的基礎與未來,看到台電已經開始轉變,也相信他們可以擔綱,帶領台電繼續往前走。」張副總眼中閃爍光芒。

相關文章

台電的美學經驗 電力Ⅹ藝術走入公眾

今年是台電推動公共藝術20周年,愈來愈多人被這股藝術暖流拂過,發覺「台電真的不一樣了!」回首台電推動......

藝術之眼 與台電共創來電體驗

「來電」是台電公共藝術的核心精神,透過藝術家的慧眼及巧手,藝術電流才能施展魔法。藝術家與台電的相遇,......

藝術有形 價值無限 台電軟實力貼近人心

公共藝術作品要能完整呈現創作靈魂與生命力,有賴台電上下齊心,幕後功臣包括建構公共藝術核心單位營建處,......

AI大數據人才 展現智慧成果

台電為發展大數據分析、運用能力,達到供電智慧化的目標,積極培養AI大數據人才。民國108年首度舉辦「......

全民一起來讀電!

在國發會政府開放資料平台上,台電公開與全民共享的資料計有138項。在這些已揭露的資訊中,哪些資訊最受......

大都會裡的小電廠

60多年的老電廠,位處城市中心。專注供電、致力環保之外,台電人真誠細心地與地區維持緊密和諧的關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