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財經線上一後悔,是一種經濟行為現象?

685期

2014
1
7
文─鍾文榮 圖─歐子平

萬一走錯路,該怎麼辦?回頭,還是繼續走?我們理性一點,從經濟學的「沉沒成本」(Sunk Cost)說起。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如何「選擇」的社會科學,後悔是什麼經濟行為現象?

常會聽到,某某人後悔做了某件事,我會更想進一步打聽,既然後悔做了某件事,結果是繼續做完,還是中途就停手?其實,後悔是一種警覺信號,讓我們可以停下來思考,該繼續,還是放棄,不管如何選擇,經濟學都可以解釋這種行為。

沉沒成本的謬誤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的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沉沒成本」。

他說:「假如你花7美元買了一張電影票,你懷疑這個電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個小時後,你最擔心的事被證實了:影片糟透了。你應該離開電影院嗎?在做這個決定時,你應當忽視那7美元。因為它是『沉沒成本』,無論你離開電影院與否,錢都不會再收回。」斯蒂格利茨不但生動地說明了什麼是「沉沒成本」,還指明了對待「沉沒成本」時,應該持有的態度──忽視與放棄,因為「沉沒成本」不但無法回收,而且無法影響未來,既然無法回收也無法影響未來,所以是無用的。

經濟學家認為後悔是合理的,但後悔只是一個點,而不是一種連續狀態。

可不可以後悔?

既然有所選擇,可不可以後悔當初的選擇?

這個問題一定困擾著很多人,我不建議人生抱著所謂無悔的態度,因為無悔,你就不得後悔你所做的選擇,那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啊?

舉例來說,你今天去麵店吃麵,因為別人介紹這家麵店的評價不錯,讓你覺得一定很好吃。你怎麼會覺得麵一定好吃?你還沒真的吃啊!假定,這碗麵不符合你的胃口,你會怎麼做呢?放下筷子,付了錢,頭也不回的離開?還是很懊惱的繼續吃完這碗難以下嚥的麵?或者,你會找老闆好好客訴一下?我認為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吃完這碗麵。

「損失厭惡」的謬誤

你覺得難吃的麵,要是別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唯獨不合你的胃口,到底,這碗麵是不是真的難吃?如果,你選擇繼續吃完,因為你覺得浪費,那麼,我必須告訴你,你犯了「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的謬誤,也就是說你既懊悔於你的選擇,但你的選擇又跳脫不了現況,於是乎你就落入「損失厭惡」的陷阱裡不可自拔。

「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到底,要如何避免「損失厭惡」的陷阱?這時候,你應該放下碗筷,然後頭也不回的離開,這碗麵對你而言即是「沉沒成本」─你付出了代價,但無法產生任何效益。即使你懊惱再三,這碗麵也不會增添任何一點味覺。

進行損害控制

所以,選擇之後絕對有後悔的餘地,因為你要做損害控制。如果,你的選擇錯誤,就應該後悔,而不是在無悔裡煎熬,因為這樣做對你的未來,無法產生任何實質助益。

我有個朋友,買東西時絕對要比價再三才會下手,這點其實很符合經濟學的理性決策,正因為在價格資訊不對稱時,消費者必須要透過價格搜尋和比價,才能找到較低的價位。當然,你無法確信較低價格,就是最低價格,因為蒐集資訊也是有成本的,你不可能無所不用其極的蒐集資訊與比價,理論上你會找到最低價,但是,實際上你很難辦到,因為資訊成本的問題。

所以,你覺得價格低於你心中期待的價格時,你就賺到了,這在經濟學上的定義是「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但問題是,你會一路比較這個剩餘的大小嗎?別忘了,資訊的蒐集與比較是有成本的,所以,你會合理的比較到一個價格就會終止這種程序,這時候,扣除訊息成本,你還是有點消費者剩餘啦!

然而,我這位朋友有個很要命的習慣,就是當他下手買定,交易完成之後,他還是會設法知道,這東西到底是買貴了,還是賺到便宜?他只要碰到朋友買相同的物品,就會不厭其煩的詢問買價,如果自己買的比較便宜,他就樂,然後損一下朋友;要是不幸自己買貴了,就會懊惱再三,為何當初不殺價,或者繼續比價下去呢?

理性的習慣是消費完後,應該馬上離開現場,別再繼續在意剛剛買的東西是便宜了,還是貴了,如果持續在意,懊惱馬上會上身。所以,健康的消費習慣是,在經過理性的選擇後,買定,就應該馬上離手,否則,「損失厭惡」這隻猴子馬上就會攀上你的背。萬一你後悔了,那就得想盡辦法把價值歸零,納入「沉沒成本」,這時候,就不會落入雙重謬誤的輪迴。

別陷入輪迴

這就是一種「損失厭惡」的無止盡輪迴。

就像寫電腦程式,主程式呼叫副程式開始執行,但卻忘了撰寫如何跳離副程式的指令,這麼一來,程式就在副程式這個迴圈裡一直輪迴執行,像狗追著尾巴跑,永遠也咬不到尾巴一樣。

因為你有所依戀,所以你對損失就會厭惡。也因為你不知你的依戀根本不存在任何價值,所以認為割捨會造成損失,就有成本。但這對嗎?

我有一位朋友,參加公職考試多年,但一直無法如願考上,後來因為家裡情況無法繼續支持他奮戰下去,於是乎成堆的公職考試叢書堆滿了他的房間。幾十年後這些書黃了、爛了,家裡的人順手「資源回收」了。各位知道嗎?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對一堆垃圾掉眼淚,依依不捨。這就是不明白「沉沒成本」的道理,還有對「損失厭惡」的依戀啊!

為了避免家裡堆積了過多的雜物(指的是對未來毫無用途的物品),我定期都會整理一番。每年的農曆過年前,還會大掃除一次,每次執行這類體能活動,我多少都會發現一堆雜物,小孩子搞壞的玩具、壞掉的家具……以及貢獻最大體積的期刊雜誌(資訊過時了就沒利用價值了),還有一些我認為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叢書。這些雜物,都進了資源回收車,剩下的叢書,就把社區圖書館當作我的書庫,成堆的往裡頭送。圖書館的館長說我家除了是借書大戶外,同時也是捐書大戶。

我的原則是,只要對未來沒有助益的物品,直接當作「沉沒成本」處理掉,「眼不見為淨」,心中更少了罣礙。

俗話說「人生海海」!如果你的罣礙這麼多,心中的依戀與不捨這麼多,那麼,海海人生,你又能得到什麼呢?

作者簡介

鍾文榮

資深產業分析師,暢銷科普經濟學作家,新聞專欄經濟評論員,著有《巷子口經濟學》與《拜拜經濟學》等書。

相關文章

財經線上─劣幣?良幣?職場「格萊欣法則」

當身價高於價值,你會選擇留下,還是離開?對企業而言,究竟該不該留人?留人又會產生什麼後果?......

細數臺灣航空大事 飛越天空走向世界之路

臺灣四面環海,是典型的海島國家,先民利用海運與世界經貿往來,海洋文化讓臺灣崛起,也豐富了臺灣的多元面......

數位貨幣 是自由革命還是一時激情?

每當比特幣的市值出現波動,就會引起全球關注,近日臉書公布於2020年將推出Libra數位貨幣,更引起......

歲末年初捐物去 許自己怦然心動的一年

農曆年前後的例行工作就是大掃除,藉著這個機會將家中累積已久的閒置物品捐贈給需要的人吧!透過無遠弗屆的......

從吃喝中學習愛地球 食農並進 尋回永續「里山」

中午11點,苗栗苑裡的山頭被曬得炙熱難耐,為了抵擋熱情的陽光,家長與小朋友戴上斗笠,跟著老師的腳步深......

安全一夏! 水中危機自處與自救

時序進入夏季,天氣越來越炎熱,好想泡在清涼的水中消消暑!但下水之前,你該做的暖身運動都做了嗎?除了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