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臺灣百年老店特輯11 –老明玉

製香百年 心如明玉

683期

2037
0
8
文 李偉涵 圖 吳志學

有著百年歷史的老明玉香舖,隱身於臺北市貴陽街二段、一排建於日治時期的紅磚老屋中。走進老舖,檀香沉穩的氣味令人定心,店舖陳設一如住商混合的傳統老店,有著老闆一家生活的痕跡,但商品擺放得有條有理,每一寸空間都被充分運用,只要店門一打開,絡繹不絕的老顧客們讓百年老店依然生氣勃勃,這是一家街坊心目中絕不能輕易退場的老店。

老明玉從開業至今,始終秉持使用天然材料的初衷代代相傳,深受消費者信賴。

農曆九月九日一早,第三代當家黃條原便從二樓的住家下來,精神抖擻地接應著準備在重陽節祭拜祖先與地基主的客人們。已年近80歲高齡的黃條原,看到客人進門總會開朗地喊著「請坐!」當客人離開、腳步都已踏出店外,他會再洪亮地送上一句「感恩!」每一聲招呼都暖入人心。

用擔子挑起人與神的對話

點起一顆顆檀香粒,在滿室薰香中,黃條原說起了百年前的老故事,他的阿公,也就是老明玉第一代經營者黃燦來自臺南,在機緣巧合下,跟隨師傅習得製香的方法,出師後隻身來到由廟宇、神明、信仰建構出的艋舺,滿城飄散的檀香味,讓黃燦找到了生活的契機,決定挑起扁擔,從現今西園路口的天后宮開始起步,販售批來的包裝線香。

黃燦的足跡踏過艋舺每座廟宇,漸漸有了穩定的客源與家底,他看準艋舺不只是線香最大的銷售地,也因交通、產業發達,取得原料相當方便,商機無限,進一步決定自產自銷,在當地以租賃方式開設店舖與工廠。

等到第二代當家黃得意主事後,黃家不但買下如今貴陽街這棟住商兩用的店舖,更購入位於板橋的工廠製香。自此,黃家家業的根扎得更深更厚,讓老明玉的香從此成為貴陽街的老牌標誌。第三代老闆黃條原則是從初中開始就在家裡幫忙,從小耳濡目染,製香、販香都難不倒他。

一輩子都在貴陽街生活的黃條原,可說是一部艋舺的老字典,總能用一口道地的台語,細膩傳神地描繪貴陽街曾經的面貌。最令他懷念的便是過去每到傍晚,左鄰右舍搬著板凳坐在騎樓下閒聊交際的景象,而母親為了兼顧店務與家庭,在同一條街上的店鋪與家庭間不停穿梭,更是他無法忘記的身影,這也是當初黃條原打消了去後山臺東開墾事業的念頭,認分地接下老明玉這塊招牌的原因之一:「總是得有人分擔他們的辛苦。」

祖傳製香法則 天然的尚好

只要是拜拜要用的物品,老明玉一應俱全,但招牌產品當然是傳自第一代當家黃燦的絕活—香。老明玉的香自始自終堅持使用天然原料,除了檀木、沉木、楠木粉外,還添加甘松、當歸、川大黃、青耆、肉桂、川芎等多種漢藥與香料,只要在標籤上貼有黃燦頭像照片的產品,都是採用他的原始配方,不但可以紀念老明玉的開山始祖,也帶有傳承的意味。

不過黃條原也並非一味守舊,他觀察市場變化與人們喜好,試著在配方中加入甘草、陳皮,讓香味更加柔和、甘甜。黃條原說:「用天然原料燒出來的香不是污染,聞起來很舒服,一旦偷吃步,添加化學香料,味道不但刺鼻,也有害身體健康。」第四代傳人黃瓊儀也說:「天然原料當然會讓成本降不下來,但我們也不願意賣那種便宜卻來路不明的香。」

除了採用天然原料之外,製香的工序更是沒有捷徑可言,依賴的是豐富的經驗以及熬得住反覆操作多次的耐力,透過雙手不斷翻轉竹芯,方能使粉末均勻地滾上香桿,讓一柱飽滿紮實的線香逐漸成形。說起灑粉、篩勻、整香這些製香的基礎步驟,黃條原說:「製香很吃力,但靠的不是蠻力,而是講究技巧的柔勁,一柱香要掄個四、五次,才能讓每柱香都很均勻,不至於燒到中途熄滅。」製香還可以練體力,曾經被繁重工序操練過的黃條原,雖然已經70多歲,但從年輕到現在,每天都舉著四公斤的啞鈴健身,從不間斷。

製香不得馬虎,然而負責包裝銷售的工作也沒有特別輕鬆。黃條原的妻子黃林含笑回憶,以前老明玉的香並不會事先包裝上架,而是以數十斤為單位陳放在大櫃子裡,客人上門,要幾斤便現場秤重,長年負責掌櫃,老闆娘早練就一副好身手,客人要半斤,手一抓就是半斤,一點也不少。除了全年無休外,每逢傳統節日前夕,更是店舖最忙的時候。老闆娘說:「老明玉的香也會出貨到南部,大節前夕整間店都變成了包裝工廠,一直包、一直包,包到凌晨三點,睡個一、兩小時,新的一天又開始了。」雖然很辛苦,但夫妻倆卻也為老明玉曾經的輝煌而心滿意足。

傳統香味逐漸散去的貴陽街

香,應是人心與神明之間的聯繫,透過裊裊上升的煙氣,人們向神明訴說心中的話語。老明玉棲身於傳統信仰最濃厚的艋舺,始終以最虔誠的心,販售著這個人們用來和神明對話的工具。一百多年過去了,當然經歷過波折,但或許是黃家樂天知命、不喜抱怨的傳統使然,問及危機與挑戰,總是被他們淡淡一笑帶過:「哪有什麼危機?就自然而然啊。」

然而環保意識抬頭,燃燒後的香煙也背上污染空氣的惡名,始終淡然的黃條原也不禁眉頭一皺,不以為然:「天然的好香反而有益身體健康,若要說污染,外面的汽機車、工廠排放出來的廢氣,才真的要禁止呢!」

面對近年各大廟宇陸續減香、甚至禁香的處境,黃條原感慨地搖頭:「以前拜一間廟,要點27枝香,現在一枝就拜透透了,香舖等於只剩下1/27的業績。」老明玉為了響應環保,也推出了尺寸較短、裹粉較薄的短香,比起一般線香短1/3,裹粉也只滾兩遍,可以燒得比較快。黃瓊儀灑脫地笑說:「既然環境如此,那我們盡本分就好。」

貴陽街本來有不少香舖,因為利潤變薄,很多店都關了,傳統產業的凋零,讓過去熱鬧的貴陽街一下子變安靜了,「以前師傅每天從凌晨三點製香到傍晚才停歇;現在卻是一個品項賣完了,才會再請師傅做。」黃條原表示老師傅年紀大了,後繼無人也是另一個逐漸浮現的問題。

對比如今的蕭條,更顯出黃得意當年買下店舖與土地的高瞻遠矚,正因為房子是自己的,少了租金的壓力,老明玉才能撐著,而黃條原接手家業後,也遵循同樣的模式,買了深坑廠房來製香。

恪守製香本分 看盡艋舺百年興衰

老明玉能夠走過百年歲月,除了源自人們對神明的虔誠心意外,或許黃瓊儀口中的「盡本分」,也是這間百年老舖屹立不搖的原因。然而「本分」並不如他們所說的那般輕鬆,這個本分必須不被利益所惑,還要帶著點傻勁,方能執著地堅持下去,否則如何承受微利時代的衝擊?本分更是一種始終如一的態度,如同黃條原面對每一位上門的顧客,即使他們只是買一小包10塊錢的香或紙錢,他還是會充滿朝氣地喊一聲「請坐」與「感恩」,數十年來如一日,從不變質。但黃條原從不認為這是優點,他憨笑道:「客人是我們的飯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至於老明玉的下一個百年,父女倆也不改踏實的作風,客氣地說:「還不敢想,那已經是孫子輩他們要面對的問題了。」不過他們都相信,只要人們還保有信仰的虔誠,還有與神明對話、祈求的念想,那麼老明玉就會一直在他們身邊,用製香者的本分誠懇地回應人們。

相關文章

綠野仙蹤─我與29種臺灣特有種鳥的相遇 (上)

36,000平方公里的島嶼上,有一些看起來很不重要,與生活完全不接軌的事,或許我們一輩子都不會知道,......

綠野仙蹤─我與29種臺灣特有種鳥的相遇 (下)

接下來我們要往山上移動。 29種特有種,約三分之二住在山上,一入淺山,最有機會遇到一整群繡眼畫眉,......

臺灣百年老店特輯12–三和瓦窯

走入高雄大樹舊鐵橋園區的三和瓦窯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群孩童舞動著小手用小磚塊開心地堆出城堡、廚房、......

臺灣百年老店特輯10 –老增壽

與「老增壽蜜餞舖」的第五代傳人朱鴻祺談話,可以從他敦厚誠懇的聲音中感受到他為人的謙和;談起蜜餞這項傳......

臺灣百年老店特輯9─富山蒸籠

港式飲茶推車上一籠籠堆疊的點心一上桌,無不讓人食指大動,這些「蒸」美味料理幕後不可或缺的功臣就是以木......

臺灣百年老店特輯8─惠比須

花蓮是全臺灣面積最大的縣,東臨壯麗的太平洋、西靠蜿蜒的中央山脈,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舉凡鬼斧神工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