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黃金山城的前世今生 點亮十三層 啟動金水地方創生未來

682期

2564
0
3

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陰陽海路段上方,有座依山堆疊、歷經歲月洗滌如龐貝古城般存在的「十三層遺構」,這是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台電接手管理之後,自民國106年起規劃點亮十三層遺構公共藝術計畫,在今(108)年中秋夜與國際藝術家聯手,用燈光、裝置藝術、音樂、舞蹈重新點亮這座塵封超過30年的臺版「天空之城」,開創以藝術、文資力量活化污染管制土地的新模式。

十三層遺構其實就是日治時期處理礦砂、生產粗銅的「水湳洞選煉廠」,位於曾是金銀銅礦寶地的新北市瑞芳山區,沿著山路蜿蜒而上就是全臺唯一出口銅礦的金瓜石和九份地區。

水湳洞選煉廠的美麗與哀愁

根據協和發電廠於民國105年發行的《惜情懷鄉地方耆老特輯》一書中的〈台電地產舵手流金歲月與永恆〉篇章,金瓜石採礦故事的起點是清朝光緒16年間(1890年),臺灣巡撫劉銘傳修築臺北至基隆鐵路、鐵橋,招募的工人當中,有部分參與過美國大西部鐵路工程,其中一位潮州籍李姓工人因此有了淘金經驗,對於礦脈特別敏銳,他在九份山區附近發現小金瓜金脈露頭,之後又發現大金瓜露頭,引發一陣淘金熱潮,才讓這一帶從九份地區獨立出來,被命名為金瓜石。

光緒20年(1894年)甲午戰爭後,臺灣割讓給日本,礦業也成為日本人專屬的特許行業,當時以基隆山南北線為界,將東側金瓜石開採權交予田中長兵衛之田中組經營,在他的積極管理下,引入新器材、專業人員,建構完善開採與煉製體系,使金瓜石礦業興盛發展,黃金年產量高達27,794兩,有「東亞第一金都」美名。明治37年(1904年)在金瓜石本山礦床發現少見的硫砷銅礦,金瓜石從金銀礦山晉升為「金銀銅礦山」,被譽為「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

水湳洞選煉廠的誕生源於昭和8年(民國22年),日本鑛業株式會社收購金瓜石礦區,成立臺灣鑛業株式會社,大規模投資更新設備,在水湳洞沿山建造年產一萬噸的水湳洞選煉廠,讓金瓜石到水湳洞地區形成完整的採礦及冶煉系統,帶動金水地區繁榮。

在金瓜石開採的礦石會先運送至礦坑外初篩,將有價值的礦石經由礦車或高空索道送至水湳洞選煉廠萃選,水湳洞選煉廠依山而建,實為十八層,但因地表上共十三層,地方居民都稱為十三層,當中包含了碎礦工廠、磨礦場、氰化工廠及浮選工廠等,層層萃選出精砂,再送到日本精煉。高峰時期選煉廠聚集約五萬人,提振區域發展,一片大好發展榮景。

臺灣光復後,金瓜石礦業進入臺灣金屬礦業公司(簡稱臺金公司)經營的時代。民國67年金瓜石金銅儲量在歷經幾十年開採而逐漸枯竭,臺金公司遂從坑道改為露天開採,經營重心也從開採轉為冶煉,在水湳洞選煉廠附近的哩咾地區建置禮樂煉銅廠,進口銅砂煉銅。民國76年臺金公司因不堪虧損而黯然熄燈,也為金瓜石的採金時代畫下句點,台電公司則在政府指示下承購接管臺金公司在金水地區的土地及相關設施。

開礦及冶煉金屬帶來經濟繁榮,但也間接對環境造成影響。水湳洞選煉廠山坡上有三條長度850至1,030公尺的水泥排煙道,現在看來雖是礦業特殊地景,但當初這三條如同巨龍的管道,實為臺金公司為了排放煉銅產生的廢氣所設,管內殘留砷、銅等重金屬,民國99年經環保署檢測公告十三層遺構及這三條排煙道所在區域為污染控制場址,要求管理單位須有對應措施,避免人員遭受重金屬危害。

負責十三層管理的台電依規定提出健康風險評估及污染控制計畫,民國102年經新北市府環保局核備後,一方面設置圍籬及警示牌、封閉廢煙道,一方面持續進行環境監測、巡查維護、植物復育工作,確保污染不會影響居民生活與健康。

台電公共藝術計畫 4年活化金水文資

台電接手水湳洞選煉廠、黃金神社、太子賓館等歷史建築後,致力尋找新出路,營建處張劉國處長表示,台電希望以四年時間,透過公共藝術計畫進行場址修復、活化與串連,進一步深化文化意涵,在保存文化資產的同時,幫助地方創生、發展觀光。

由於修復古蹟需要時間,因此今年重點為中秋開始的點亮十三層,特別邀請國際燈光大師周鍊與跨界新銳藝術家何采柔聯手合作,未來每晚6至9點定時點亮,讓水湳洞選煉廠成為立於天地之間、溫柔而堅定存在的戶外美術館,也期盼這能成為促進在地活化發展的開端。

周鍊為十三層設計了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燈光,中秋夜的點亮儀式是透過時序方式將四季的燈光串連展演,之後每晚定時點亮會因四季而有不同的面貌,「也就是希望大家常來品味十三層遺構不同的面貌。」張處長笑著說。

照進黑暗的曙光 關關難過關關過

點亮十三層的公共藝術計畫可以說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張處長回憶起新北市公共藝術及文化資產審議會與環保署審查的經過,「一般評審委員知道水湳洞選煉廠為污染控制場址就直接打回票。」因此事前需做很多溝通與計畫書編寫,一關過了再過一關,就好像黑暗中看到一道道的曙光,最後終於讓大家覺得這個計畫可以推動,加上公眾服務處於活動前兩個多月加入,擴大點亮儀式的規模,積極與地方和各單位協調,成功開創國內結合公共藝術與文資活化土污用地的首例。

正因場址的特殊情況,「燈光」是最適合的藝術表現形式,張處長說:「點亮除燈光、顏色搭配及位置佈置外,最主要是對污染控制原址影響不大,且過程也會對裝燈等佈設工作人員進行管制,每天控制只能進去四位工作人員,以確保人員安全及環境控制。」

手機變身時光機 AR重現黃金神社風華

點亮十三層之後,下一個亮點是109年完成黃金神社修復。黃金神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也稱金瓜石神社,是臺灣史上第一座具完整神道信仰的空間,創建於明治31年(1898年),是當時經營礦山的田中長兵衛為安定員工的心而興建;昭和11年(民國25年)臺灣鑛業株式會社大力整建,設有本殿、拜殿、洗手亭及參道,參道旁還有三座鳥居等建築,後因天災與人為破壞,現僅存地基、石階、部分石柱、石燈、兩座鳥居等。

台電採用殘蹟保留、保護梁柱不倒的方式修復黃金神社,並將於明(109)年完成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體驗,讓民眾既可參觀現址,還可以透過手機、搭上時光機回到過去,體驗當年神社莊嚴的景緻與氛圍。

修復太子賓館 110年吳念真來講古

對於位在黃金博物館內的太子賓館,台電也有計畫地進行維修及深化文化底蘊的工作。太子賓館是大正11年(民國11年)為招待當時的太子─前日本天皇裕仁來臺巡視所建造的休憩行館,主建材為檜木、紫檀、櫻花木等高級木材,周邊林蔭參天,除有優美的日式庭園,後院還設有迷你高爾夫球場及射箭場。臺灣光復後,太子賓館轉為臺金公司所用,也稱「臺金第一招待所」或「金瓜石賓館」。

臺金公司歇業之後,太子賓館也移交給台電管理,於民國96年被列為新北市市定古蹟。104年因蘇迪勒颱風,造成書房、外牆等多處損毀,台電公司啟動古蹟修復工作,預計需動用新臺幣8,000多萬元,將於民國111年完成,目前僅開放部分庭園供遊客參觀。

營建處侯力瑋課長指出,太子賓館修復期間,台電將邀請出生於瑞芳的礦工之子─吳念真導演,為太子賓館製作口述文本,希望藉著他情感豐沛的聲音,為大家講述太子賓館的相關歷史,未來將會以兼顧古蹟保存與發揚文化資產的角度,開放民眾參觀。

屆時,台電在金水地區的四年公共藝術計畫也將告一段落,進入一個新里程碑,將十三層遺構、黃金神社及太子賓館串成一條文資旅線,讓遊客一次看盡這裡的風華,感受過去歷史蘊含的厚度,屆時也將舉辦地景藝術節活動,讓更多人領略金水地區的美麗與魅力。

用藝術來電 光明海島連結古今

「來電」是台電發展公共藝術的核心精神,侯課長希望透過藝術的形式及語言,讓更多人與藝術、世界「來電」,藉著藝術電流傳遞有溫度的觸動,台電就是依循這樣的概念,規劃「點亮」十三層遺構公共藝術計畫及周邊古蹟文物的活化。

誠如楊偉甫董事長說:「點亮十三層是活化地方的第一站,對於帶動地方發展有相當大的推力。」之前許多人不敢碰觸水湳洞選煉廠議題,而今透過公共藝術詮釋、延伸礦業歷史文化、也賦予土地污染管制的歷史場址新生命,讓大家知道金水地區這個世界級的好地方。

過去,當夜晚到來,水湳洞選煉廠總是漆黑一片,點亮之後成為傳遞溫度及愛的光明海島,張處長說,「這是一個起點,如同中秋夜點亮活動當晚優人神鼓表演的《光明海島》,給人一種看著一個地方就要活躍起來、有振奮人心的感覺。」未來台電也會協助當地社區以「地方創生」的概念,投入文化傳承,達到地方永續發展的目標。

相關文章

開創鐵塔科技健檢2.0時代 自動監測+智慧巡檢上線 Go!Go!Go!

全臺近2萬座鐵塔分布在平地、山區、海邊甚至河中央,如同電網中的接力賽,一棒傳一棒,支撐全臺供電系統的......

新時代的電力保衛奇俠 時移勢易 輸電線路人才進用新思維

架空輸電線路從規劃、設計、探勘、施工到運維,整個生命周期中都需要不同的專業人才共同努力,而時空背景的......

點亮臺版「天空之城」 琥珀色光影 與海上點點漁火相映

中秋夜的水湳洞停車場人聲鼎沸,然而一到晚間七點,除了嗓音低沉的旁白男聲外,現場鴉雀無聲,眾人屏息等待......

串連在地力量 文資旅線全面升級 照亮水金九

如同臺灣礦業縮影的「水金九」(水湳洞、金瓜石、九份),是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三顆美麗寶石,擁有豐厚獨特......

工業遺構化身藝術舞台 大師對談— 從光深入生活 用雕塑穿越時空

國際照明大師周鍊、新銳藝術家何采柔、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分別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I〉及《光明......

點亮十三層精采瞬間(一)

這次活動特別感謝共同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與基隆市政府,從活動籌辦期間的行政支援統籌,在新北市政府吳明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