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從救災到減災 臺灣防災觀念大躍進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秘書 李維森

681期

1746
0
7
口述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秘書 李維森 整理 崔立潔 圖 李維森、集思創意編採團隊

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芮氏規模7.3的驚天一震,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也改變了臺灣整體的災防觀念。

這一切的關鍵就在於921大地震之後,政府痛定思痛制定《災害防救法》,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以下簡稱災防科技中心)李維森主任秘書解釋:「有了《災害防救法》之後,才能整合過去多頭馬車的災害防救體系,尤其是管理體系的整合,至關重要,再把過去以救災為重的思維,慢慢拓展到減災、教育、社區防災等。」換句話說,由於有法律作為依據,讓臺灣從政府到民間,整體的防災意識和能量不斷提升。

不只軟體提升,硬體也跟著加強,以內政部消防署為例,為了強化防災能力,特別於南投縣竹山鎮建置消防署訓練中心,全臺灣各地的搜救體系也日趨完善,李主秘認為臺灣在921這場世紀天災中儘管損失慘重,但同時也得到了難能可貴的經驗。

由於臺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天災其實是無法規避的課題,從921到現在的20年間,臺灣還經歷了桃芝颱風、八八風災等多次重大災害,每一次災害的發生,都可視為防災政策的總體檢,補強每一個缺口及完善災害防救機制。李主秘認為近年來臺灣的防災政策,從原本的都市硬體建設轉進偏鄉弱勢族群及身障者關懷等層面,顯見這些年來臺灣的防災對象分眾越趨細緻。

共通示警標準化 建立預警系統

另一方面,考量一般民眾、地方首長或是第一線救災人員,對資訊的需求完全不同,單一內容的資訊無助於整體防災需求,所以政府投注大量資源在整合災害防救平台,同時也要確保災害資訊能即時交換、有效分眾流通,災防科技中心在這個平台上就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結合各部會的能量,一起致力於將災害訊息「在地化、客製化」。

這幾年,只要地震達到一定規模或有豪大雨、土石流及河川水位警戒之類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在警戒區內居民都會收到的防災預警簡訊,就是來自於災防科技中心的努力,由各相關單位將資訊透過共通示警格式上傳公開資訊平台,整合分析後迅速推播、傳遞給民眾。而災防科技中心也從民國102年起與Google合作,推出「臺灣防災地圖」,整合中央氣象局、水土保持局、水利署及公路總局等政府部門所提供的各項即時資訊,結合 Google 災害示警功能,讓民眾一眼看見自己所處的區域可能面臨的不同災害資訊。

除了Google臺灣防災地圖,災防科技中心從去(107)年開始與LINE合作,推出官方帳號,提供在地化資訊。未來也希望能與更多社群媒體攜手,讓防災訊息不再是單方面傳遞,透過開發新技術,能即時掌握民眾於網路公開之留言以即時掌握各地狀況,讓防災、救災資訊的整合更全面與徹底。

穩定供電提高救災效率

當然,在這樣的防災平台中,李主秘認為台電扮演的角色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一旦災害發生,有無電力就直接關係到救災的執行效率,簡單來說,如果連電力都沒有,各單位又要如何整合資訊及互通有無呢?

李主秘觀察,民國88年對台電來說是極其嚴峻的一年,除了921大地震造成台電17個變電所及622座鐵塔受損,嚴重影響電力調度之外,同年的729全臺大停電,也是一次重大危機。但台電化危機為轉機,強化電力基礎建設及緊急應變能力,在穩定整體供電上做出極大努力,跟鄰近國家相比,台電在意外災害發生後復電的效率和速度,已經是名列前茅的優等生。

在過去幾次的重大災害中,台電可說是臺灣最重要的守護者之一,李主秘認為台電可以進一步思考,未來如何強化資訊系統,成為資訊供應者,例如在搶通電力的同時,讓災區民眾確實掌握復電進度,不至於因為資訊不透明而心生焦慮,反而漠視台電在搶修時的努力。甚至在配電線路修復完成之前,台電能提供替代方案滿足民眾基本的用電需求,這麼一來也可以爭取到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復電工作。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讓天災發生的機率更為頻繁,甚至出現複合式災害,臺灣的防災政策已經從消極的救災逐漸轉變為積極的減災,更重要的是,希望民眾自身也能夠提高防災意識,如此一來才能讓臺灣面臨災害時有備無患,將傷害減到最低。

相關文章

Rethinking到Rebranding D/S ONE再造台電品牌新形象

「Taipower D/S ONE電幻1號所」是台電首座結合美學、文創、綠能、科技及電力知識,具高度......

導入生命周期管理概念 強化鐵塔安全規範

隨著時代變遷,社會因素愈趨複雜,台電欲取得鐵塔用地變得更加困難,中華民國地震工程學會秘書長暨臺灣科技......

公共藝術X文資保存 開啟對話契機 跳脫傳統框架的嶄新視野

塵封33年的新北瑞芳十三層遺構,以公共藝術的嶄新面貌重新示人,不但賦予歷史建築全新的生命,也為臺灣公......

善用智慧微電網虛實相成 追求電力效率極大化

為了追求電力供需穩定的目標,台電與工業技術研究院都致力於電網技術發展,透過智慧微電網蒐集數據進行實驗......

分散風險、力求穩供 精進電網管理技術 強化電力可靠度

一般人聽到「電力吃緊」或是備轉容量率亮起黃燈,就會聯想到「缺電」,但真的是這樣嗎?工業技術研究院「電......

公共建設開發新思維 從「可控制風險」多面向評估水力開發計畫

近年來,公共建設計畫常因部分規劃範圍與政府公告的「地質敏感區」重疊,造成民眾對開發安全的疑慮,其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