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萌芽中的台電文創

硬派工程的另一面

669期

9533
0
6

今(107)年6月,社群媒體上悄悄出現一款討論度極高的「杯墊」,照片中粗胚質感印有台電標誌的人孔蓋造形,沒有冠上任何設計大師之名,但分享照片的人們幾乎都給予正面的評價,隨著越來越多人詢問何處可以購得,才發現是台電107年的股東會紀念品,而這個加入火力發電燃燒後廢棄煤灰的杯墊,為台電全新的文創事業鳴出了響亮的第一槍。

理性與感性在文創中交融

面對地球人口膨脹,資源在大量耗用下從豐饒轉為枯竭,許多大型企業開始研發友善環境的商品生產模式,「循環經濟」漸成國際趨勢,希望扭轉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建立的「用完即棄」思維,而台電亦在社會責任及企業理念的驅使下,將發電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結合台電文化與創意設計,發展出台電獨有的文創商品。

臺灣文創產業發展早已遍地開花,台電聚焦循環經濟,從材質測試、研發設計、加工製造到廢棄物再生,形成一個資源循環系統,創造出具有台電DNA的文創產品,藉此區隔市場,找到自己的定位。從煤灰杯墊到未來將上市的礙子燈飾、煤炭造型的黑色幾何花器「無燼」,這些貼近生活的文創產品,皆由方成立不到半年的新事業開發室(以下簡稱新開室)文創事業課催生而成。

新開室蔡英聖主任回顧成立文創課的契機之一,「過往台電對外致贈的禮品較缺乏公司特色,透過文創商品的開發,一方面可將公司文化透過產品傳遞出去,使受贈者感受到台電致力於環境永續的用心,成為台電與社會大眾溝通理念的橋樑,另一方面也能對內凝聚認同感。」

新開室宋文琦組長則認為:「台電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企業,和民眾的生活大小事關係密切,但總覺得還隔了一層面紗,透過文創商品可以讓民眾對台電更加深刻有感,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台電除了工程師講求精準、效率的一面,還能引入有溫度的文化感性,持續創新。」

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無盡創意

凡事起頭難,出發總要有個方向,除了傳達台電文化與循環經濟概念兩大軸心外,文創課更先縮小範圍聚焦於運用發電過程所產生的廢棄物。但文創課張小燕課長深知,只有好的理念卻沒有好的設計,還是無法打動人心,「雖然台電文創產品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也非以量產為優先考量,但產品必須吸引人,才能讓消費者願意從口袋掏錢,走進消費者的生活。」

因此文創課同仁走訪各大設計展覽會及網路搜尋,探覓合適的設計師,張小燕課長回想當初的境況,「起初文創團隊拜訪藝術家和設計師尋求合作機會時四處碰壁,加上沒有提供初期設計費,後來我們調整說法以循環經濟切入,逐漸獲得設計師們的認同,願意為了理念契合及熱情先做出樣品,他們認為台電以循環經濟作為台電文創的出發點,是最適合不過了。」

與設計師充分溝通後,若雙方理念一致,文創課便會提供廢棄材料予對方嘗試試作,雖然特殊的材料性質一度難倒不少設計師,但因雙方都秉持為土地、為環境的初心,在不厭其煩的來回討論、修正後,台電文創的雛型在眾人期待中浮現。而在眾多廢棄物應用的實驗中,「煤灰」首先傳來捷報。

火力發電產生的煤灰過去多應用在土方回填、建築材料甚至農業肥料中,台電綜合研究所化學與環境研究室資深研究專員吳成有博士則成功在陶瓷釉料和環保輕質磚中添入煤灰,而已申請專利的「飛灰塑木」更早就在台電總部大樓周邊提供往來行人舒適的坐臥體驗。

在有可供參考的再製前例下,文創課選定煤灰材質作為開發文創商品的第一步。「我們想,煤灰能加在這麼多東西裡,應該也能加到陶瓷中」,但張小燕課長露出的笑容顯示事情的發展並不如想像中順利,「後來發現加入煤灰的陶土燒製難度翻倍,一度找不到願意配合的陶藝家,還好最後合作設計的團隊跟我們都沒有放棄,不斷尋覓願意投入煤灰測試的陶廠,才讓商品露出曙光。」

加入煤灰的陶瓷花器以黑色的煤炭原型為外觀,並取名「無燼」,傳達產品材料特色和循環經濟概念─「無盡」─意味著生生不息、永無止盡,諧音「無燼」也代表了火力發電產生的灰燼可再利用、零廢棄的願景。同時,在設計之初就全盤考量到商品從裡到外都須符合循環經濟的訴求,因此煤灰花器附有完整的環保包裝和提袋,皆可回收再使用。這項集結眾多心血的精緻文創商品更為台電帶來令人振奮的消息─獲得107年「金點設計獎」入圍肯定。

有細節才能打動人心—煤灰人孔蓋杯墊

在創作煤灰花器的過程中,文創課首度瞭解工業製程的細節,在與設計師和廠商磨合的過程中,也累積出可供未來發展文創商品的重要經驗。煤灰系列的第二個大膽嘗試,就是和設計師闞凱宇合作的「煤灰人孔蓋吸水杯墊」。

106年年底,張小燕課長前往「亞洲手創展」尋「寶」時,猶如磁吸般被在攤位上正以3D列印陶瓷的闞凱宇吸引,「我一提循環經濟,他立刻回饋我許多資訊。」由於雙方一拍即合,張小燕課長更積極想了解創新實驗設計領域。

闞凱宇回想當初被打動的原因,「台電在發電過程產生很多副產品和廢棄物,這些東西都具有再利用的價值,只是還沒有被好好開發。我們先從材質實驗著手,接著設計產品,確保細節到位。」

由於煤灰並非市面容易接觸到的媒材,闞凱宇也是首度使用煤灰創作,因此充滿不確定性。「在材質測試階段,我們將煤灰分別拌入水泥、珪藻土和陶土,實驗不同材質加入煤灰後會產生什麼特性與變化。」雙方再針對不同材質樣品的觸感、顏色、煤灰比率和成本逐一討論。

開發商品時,碰巧遇上台電需要發放股東會紀念品的需求,除了決定設計成能充分展現台電意象的人孔蓋杯墊外,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大量生產亦是考量重點。「市面上的水泥製品多採用手工翻模,量產水泥杯墊十分費時」,在時間限制和量產的挑戰下,文創課決定先選用陶瓷材質,不但具有質感,也較易開發成量產型的工業設計產品。

值此同時,闞凱宇仍繼續實驗水泥中可添加的煤灰比率,從最初測試的20%至25%,現在已可達到50%,大幅提高煤灰的再利用率。看到設計師不但親力親為參與設計、打樣和提案,更持續不斷地研發,也帶給台電文創團隊偌大的鼓舞。

目前生產的煤灰人孔蓋杯墊,細看是帶有淡淡粉紅的粗胚白,為何不上釉或上色?闞凱宇說出了他與台電討論的過程,「日常生活中很多用品的材質都被『包裝』過,例如烤漆或噴釉,我們在對待這個案子時,一致希望產品可以呈現最原始的質感,原因就在於陶瓷裡添加了煤灰,會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這種『個性』是煤灰獨有的。而且使用者也能更直觀地感受到,原來煤灰經過設計後也能那麼美。」

其實發電所使用的燃煤因煤礦進口來源不同,導致煤灰成分亦有些許不同,「這一批可能來自印尼,另一批來自不同國家,都會影響到陶瓷杯墊的成色。」闞凱宇解釋,「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變化,透過說明和引導,能夠讓大家理解到手上的產品是台電循環經濟中的一部分,符合我們跟台電最初定義設計重點時最重要的方向。」

煤灰人孔蓋杯墊是台電首度成功使用回收材料並印製Logo的商品,在獲得一致好評後,張小燕課長表示:「製作十二萬片杯墊其實只用了兩噸多的煤灰,因此台電開發文創商品的目的不只是去化廢棄物,更希望引發大家思考,讓更多設計師和生產端願意投入循環經濟設計。現在不僅有廠商給予我們實務上的回饋,甚至有廠商主動表示想使用煤灰製造他們的產品,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鼓勵。」

讓習以為常的風景重獲新生─礙子燈具系列

過去人們較無機會接觸的煤灰,透過文創商品華麗轉身躍上生活舞臺,而離我們很近,但絕大多數人不認識的「礙子」,也即將搭上這班文創列車,進入人們的視野。

對台電工程師而言,高壓鐵塔上成串的、圓缽型的絕緣裝置「礙子」,是再熟悉不過的器物,但一般民眾可能連「礙子」兩字都感到陌生。這些退役後的礙子,堆放在倉庫裡等著被丟棄,直到文創課帶著設計師走入倉庫,發亮的眼神看出它們作為創作素材的潛力,這些礙子終於帶著依附有雲彩和塵埃的老靈魂,以燈具形式重生。

106年張小燕課長在臺中草悟道「綠光計劃」文創聚落中,注意到香港設計師黎家榮(Calvin),多以漂流木或舊料製作燈飾,對此留下深刻印象,直到今(107)年2月,才進一步和黎家榮接洽,討論合作的可能性。

黎家榮過往創作的素材含括漂流木、房屋拆卸後回收的木材及日治時代的木頭電線桿,其中以燈具設計為其強項。他認為文創商品應該具備的元素,包括使用在地材料、運用傳統工藝和創新的方法,「許多國外設計師都會使用回收材質創作,最佳的情況是,做到讓成品看不出其材質原本的用途,成為一件全新的作品。」

原本就喜歡使用舊材料創作的黎家榮,對礙子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文創課引領他前往倉庫找尋合適的素材時,更是讓張小燕課長看到充滿可能性的未來,「我覺得設計師彷彿擁有點石成金的魔力,看似尋常無奇的廢料經他想像之後,一一變成具有無窮價值的寶物。」

礙子燈具系列採用異材質結合的方式,保留礙子的原型,結合廢棄木料和燈泡,無論造型或功能,都與台電有著強烈的連結。黎家榮帶著豐沛的創作能量和熱忱投入創作,總共製作出十三件礙子燈具供文創課挑選,最終台電選擇兩件最具特色的作品「韶光之書」和「小宇宙」進行量產販售。

在蒐集評價的過程中文創團隊也發現一件趣事。張小燕課長笑著說道,「在與其他設計師接洽時,設計師多半不曉得礙子的用途,對他們而言,這是陌生且充滿新意的材料,但當台電工程師看見礙子燈具時,總是像看見老朋友般一眼認出礙子,且大力讚賞燈具的巧思,告訴我們不但想收藏,也想送人,聽了真的覺得辛苦都是值得的。」

企業影響力與文創相輔相成

成功開發出煤灰人孔蓋杯墊、礙子花器、礙子燈飾等系列後,文創課下一步希望開發金屬類的商品,例如近期一位時尚精品設計師主動向文創課提出構想,希望以電桿上的金屬牌結合皮包來設計商品,「雖然金屬材質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但一想到原本懸掛在電桿上經受風吹雨打的金屬牌,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重生方式,就會充滿持續前進的動力。」

其他嘗試中的材料還包括日月潭水庫淤泥、變電箱彩繪板及渦輪葉片等。張小燕課長指著佔領新開室「半壁江山」的各種回收廢棄物,神情像是看到了玩具又像是看到寶物,「說實話,我們現在嘗試失敗的機率遠大於成功的機率,但只要有機會能跟臺灣的年輕設計師一起前進,就算只能前進一點點,都值得開心。」

台電期望透過發展文創扶植新銳設計師的願景,闞凱宇已能感受到這股力量正在蘊釀,「在臺灣,投入文創的多半是小單位設計師,我們只能從自己的發想開始、從自己的文化去尋找元素,透過創意的轉化發展成商品。可是國外有很多優秀的文創是因為有大企業支持,這些長青企業擁有良好的文化基礎,就像台電一樣,須不斷經過重新梳理自身脈絡與歷史的過程,其中設計師扮演重要角色,當企業和設計師相互扶持,才有辦法在一代代的傳承中創新下去。」

「臺灣開始有像台電這樣的企業願意投入,提供設計師值得嘗試的素材,相信可以產生很不一樣的文創能量。此外,台電是全臺電力的供應者,品牌形象深植人心,若發展文創可以在現有基礎上產生極大的影響力,這也是台電投入文創產業的優勢及可以持續驅動的原因。」

值得欣喜的是,台電的文創團隊也在蒐集素材的過程中,因反覆前往工地和倉庫理解材料的來源和用途,加深了對於公司的認同感,加上來自第一線人員的熱情協助,成為支持團隊繼續走下去的重要後盾。

「現場人員覺得有人願意把廢料做成商品,是很有意義的事。而且公司原本必須花錢請人處理這些廢棄物,如果這些廢料可發展其他用途,好事將再添一樁。」張小燕課長回憶,在進入文創課前從不曾仔細地觀察電桿和鐵塔,透過實際踏查和現場人員培養出極佳默契後,相信未來更能透過一次次創意實踐,將更多人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相關文章

社區參與 在地行動 有感付出的真心

「聯合淨灘一年只有一次,我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多?」台電環境保護處劉源隆處長的一句話,也是許多台電人參......

啟程!從海岸航向海洋教育

每個週末,臺灣從南到北的海岸線都有許多自發性的淨灘活動,不分男女老少,眾人在沙灘上揮汗如雨、低頭撿拾......

「越在地・越國際」 臺灣文創生命力

回溯臺灣近20年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軌跡,從借鏡國際經驗、制定政策法規、打造國家級設計平台、催生文創園......

指引未來的台電文創藍圖

若將文創視為台電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橋梁,台電如何整理自身歷史及文化資源,將成為橋樑是否能穩固持久的關鍵......

台電防災網 緊急應變機制指揮全局

每逢颱風、豪雨、地震等天災來臨,內政部因應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台電亦即刻配合成立相應的緊急應變小組......

電力搶修大作戰 災害前線強力救援

臺灣四面環海且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歷年風災、震災頻繁,每當臺灣發生重大天災,台電總是衝鋒陷陣,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