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鍋爐守護者─第一屆卓越技術大師李金安

654期

2626
0
5
文/商訊文化

在台中發電廠負責鍋爐作業,時常身處悶熱、漆黑、高空環境中,危險處處環伺下工作的李金安,迭經同期同仁們的相繼離去鍋爐單位後,他仍堅守崗位,這一做,就是45年。他呵呵笑道:「做久了,總是會有感情的。」

李金安的家鄉位在臺東,家中兄弟姊妹11人,為減輕家裡經濟負擔,那年16歲的他,一知道台電的招考消息,立即前往報考,考取後經由受訓,來到深澳發電廠。「那時候我什麼都不懂⋯⋯」當時的他對電廠工作仍一知半解,就跟在老師傅身旁認真學習、勤作筆記,「不管是汽機、鍋爐,還是修復、電焊,老師傅教什麼,我就學什麼。」最後,他專職於鍋爐。

8年過去,李金安被調派至新建的興達發電廠,沒有老師傅鎮守的電廠,他被擢升為領班,帶領隊員作業。「我們最害怕破管,一遇破管,就必須停機,若是碰上缺電,更是緊急。」他與同仁們有時顧不得機組降溫,就穿著防護衣、搭乘吊籠,挺進漆黑的鍋爐裡探查。曾經還發生連續破管事件,他嘆息說:「無止盡地修復,紛至沓來的破管又破管的惡性循環,真的很可怕!」而最後才發現,起因竟是原廠裝機時,在集管內遺落了10公分的鐵板。

民國78年,台中發電廠成立,為將電廠經驗傳承下去,李金安被調派至此,工作更顯忙碌,「這裡機組多、人力少,一遇大修,停機8個月,其他4個月進行維護,有時還得處理緊急突發事件,一刻不得閒。」

無論工作多忙碌,也絕對不敢輕忽工安。李金安說:「做得越久,才知道要小心的地方。」即使是新進人員跟隨前行,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會踩空,而這一摔就是好幾層樓。他語重心長說:「我做了這麼多年的心得,就是先知先制、安全第一。」為了防止工安事件再次發生,電廠內部、承包商每天都召開工安會議,並做成書面紀錄和影像檔,再提交給電廠檢查是否確實執行。

李金安每天戰戰兢兢地面對工作上的任何環節,過程雖辛苦,卻獲得滿滿的成就,也得到台電肯定,今(106)年榮獲第一屆卓越技術大師獎(註),他表示此獎項的精神意念在於傳承,背負著將技術留傳給下一代的任務。隨著退休潮的逼近,卻遲遲等不到新進同仁的加入,李金安擔憂地說:「我們組裡最年輕的也已經42歲,就算現在補上人力,也很難補足20年的技術。」

目前,為了因應一例一休,上班日減少了,工作流程更加緊湊,再遇上機組大修時的重疊期,不僅間接影響維護機組的品質,也增加經驗、技術傳承的困難度。「將會是未來的更大挑戰。」李金安說。

卓越技術大師獎的設置為表揚具有卓越技術、足為楷模的台電員工,進而強化技術精進與傳承,發揮核心技術傳承之效益。

相關文章

逐鐵塔與工地而居 知足樂天為全臺搭電線 蔡再棟

身為架線專員,比一般人在更靠近太陽的地方,頂著豆大的汗珠搭電塔、拉電線,遇到大雨來襲淋得一身溼,姑且......

篳路藍縷、離鄉背井 為全臺用電打拼──鄭秋平

「那時候每兩個禮拜才回一次家。每次離家,心中都很掙扎⋯⋯」鄭秋平遙想民國七十幾年,他將妻小留在臺北,......

光明天使─第一屆卓越技術大師房水源

「只要被通知哪邊停電, 我就動身前往檢查⋯⋯」為了實踐穩定的供電品質,房水源一刻不容馬虎、謹慎面對,......

愛家卻不能回家的男人─林中隆

林中隆,南投埔里人,從高職畢業後離開家鄉,獨自到臺中、高雄討生活,即使面對陌生的環境,仍不退縮,他笑......

高空蜘蛛人 也是地下忍者龜─戴文正

24歲時,從台電基層做起,經歷南區施工處領班,因擁有豐富的輸電線路,戴文正受到公司的肯定,以講師的身......

樂在志工的開心爺爺─謝順義

「您好,這裡是雲林區營業處,我是順義!」話筒的另一頭傳來中氣十足的自我介紹。 現年61歲的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