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打造綠色搖籃 希望在此萌芽

665期

36032
11
68
採訪、攝影/集思創意採訪團隊 協助/環境保護處、發電處、業務處、綜合研究所、萬大發電廠、大甲溪發電廠、蘭陽發電廠、宜蘭區營業處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推行環境教育需要善用自然及軟硬體資源,對台電來說,人們口中的智慧未來已是現在進行式。當環境教育場域與在地組織及人文歷史更加緊密時,將產生更大的能量,帶動社區與企業的永續經營,透過綜合研究所樹林所區以及正加足馬力成為環境教育場域的大甲溪發電廠,我們看到名為未來的新芽已在沃土上茁長。

多樣的台電環境教育場域

踏入台電綜合研究所樹林所區的綠能智慧生態園區,眼前是茂密的臺灣欒樹與流蘇,還有一座小型生態池,不遠處的太陽能板正迎著陽光發電,小型風力發電機也隨著微風旋轉,這片生氣勃勃的景象來自於許多人的努力,而技術的起點位於不遠處建築物屋頂的「綠能智慧屋」,它可是整個生態綠能園區最重要的關鍵角色。

「綠能智慧屋是為了放置儲能電池而蓋的。」綜合研究所化學環境研究室吳成有博士說。當初為了再生能源儲能研究所需,用來安置儲能電池的組合屋,加入了太陽能屋頂、智慧化設計、環境綠美化及引進煤灰資源化綠建材,使得綠能智慧屋一步步成為綜研所嘗試各種綠能實驗的場域,不僅使用綠能,還加入了智慧設定計算綠能轉換的結果,利用「能源可視化」的數據了解綠能應用成效。綠能智慧屋還能模擬一般家庭的生活情境,分析一個家庭能生產的綠能有多少、發多少電、是否可自給自足,透過數據紀錄分析得知客觀結果,成為未來推行綠能使用的基石。

綠能智慧屋也是台電各種廢資材再利用的展示場域,例如屋頂上鋪設的植草磚,是由電廠燃燒後的煤灰製造而成,煤灰又分成較輕的顆粒細緻的「飛灰」與多孔性的「底灰」,飛灰已有許多水泥廠向台電購買,實際應用在土木建築工程中,當作水泥的替代材料。底灰也可與少量水泥混合,經過適當處理後可以製成輕質磚。由於輕質磚內部獨立孔的特性,不僅重量輕也具有很好的阻水性,很適合鋪在屋頂上隔熱,或者是屋內輕隔間、綠屋頂花臺之建材。

「台電的發電廠一年生產超過200萬噸的煤灰,早期多半應用於土方回填,經濟效益很低。」經研究後,綜研所不僅研發出環保建材輕質磚,也將飛灰與塑膠混合,作出外型類似木材的「飛灰塑木」,非常適合做成戶外庭園椅,台電也已為這項技術申請專利。以飛灰做為釉料也可燒製出「天目釉」效果,許多出自綜研所的花瓶、杯碗等還被外貿協會借去國外參展,以先進技術為臺灣爭光。

綠能科技多方應用 低碳臺灣不是夢

說到綠能智慧生態園區吳成有博士更是雙眼發亮,「循環經濟的概念除了這些材料,也落實在整個園區裡。」園區中的肥料來自地面隨處可見的落葉,透過收集、破碎、固液分離、嗜氧發酵等程序,再次滋養大地,而30多年前使用臺灣肖楠、樟木等高檔木材的老舊電線桿及汰換的懸垂礙子、木橫擔也在園區中重獲新生。

「園區106年進行自主供電整合,到今(107)年底,將有機會成為趨零能耗園區」,能夠走到這一步,來自對於永續發展的全面性考量及得天獨厚的環境。位於大同山淺山生態系與大漢溪人工濕地之間的樹林所區,是一處可供播遷能力較差物種休憩的中繼站。整個園區面積約1公頃,一改過去庭園造景單調的高樹冠層景象,種植了高度各異的灌木、喬木,並保留臺灣原生樹種,長時間低干擾的維持下,逐步成為林口台地與樹林市區的重要公園綠地和生態廊道。

為打造生態園區而瞭解到有「水」才有生命的道理,不但規劃了生態池,也將原本封閉的水泥步道改為會呼吸的「海棉步道」,不過生態池可不是一個水塘那麼簡單,池底如何防漏、邊坡如何加固都是學問,在不斷的嘗試、修正下最終換得一片生意盎然的現況。生態池同時結合儲存園區內太陽光電板及風力發電之電力的「綠能供電站」,將電力供應給生態池的水循環設備,提供園區內澆灌、照明所需之電力。

水所滋養的樹木、蜜源/食草原生植物等,形成豐富多樣的小棲地,迎接生命的來去,使得綠能智慧生態園區的參訪活動絡繹不絕,不僅喜愛親近自然的人們前來,對綠能及能源智慧管理充滿期待的專家、業者、學生們也不願錯過。園區內的大型儲能系統成為業界指標,是將國外經驗轉化為國內技術的重要跳板,特別建置的綠能智慧管理系統常引來驚豔的目光,想瞭解「綠能智慧屋」或「綠能智慧生態園區」的即時數據資料,只要一鍵就能輕鬆看見,甚至還有精緻的3D建模顯示建物或園區的現況,操作更輕鬆、易懂。

在園區內的趨零耗能建物「綠電生活館」構建落成後,洪紹平所長表示,綠能智慧生態園區將是台電打造低碳島的重要基地,從綠能智慧屋與生態環境做鏈結,透過風力、太陽能的應用達到自給自足,房屋原本只是電力的「需求系統」,但與環境內化後則成為電力的「供需系統」,以進一步去探討零耗能建物的可能性。

洪所長進一步說明:「台電的目標是以綠能智慧生態園區進行實驗與教育,進而與社區做結合,接著推廣到綠島、蘭嶼等離島,最終擴及全臺灣。」藉由智慧綠能屋模擬的各種情境,以統計數字去驗證個別能源的效能及整合的效能,讓真實數據說話,讓低碳島的口號不再是空談,而是能夠實現的未來。

123
相關文章

永續再利用 太陽光電下一步

「節能減碳」已成為一種普世價值,亦是邁入先進社會的重要指標,其中「太陽光電」則是讓臺灣社會得以邁向低......

守護大地 擁抱無盡春天

「這是一種奇異的寂靜。那些鳥雀到哪兒去了呢?從前每逢清晨,知更鳥、雲雀、鴿子、鷦鷯,及其他幾十種的鳥......

台電環境教育腳步永不停

民國75年,台電領先其他國營事業成立環境保護處,早期工作涵蓋公害防治、自然生態保育、管末處理、環境教......

山中的綠色奇蹟—萬大發電廠

沿著霧社投83線前行,途中經過霧社水庫、原住民部落和低矮的日式房舍建築群,梅樹與櫻花林從緋紅轉綠,青......

活力滿點的人力結構

電力無法儲存,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供給從不間斷。電力隨發隨送的特性,在每個時間點,都須有同仁......

建置優質人力

為補足退休人力缺口,台電積極對外招募新血,鞏固電力技術,傳承核心價值,更前瞻性招募研發、行銷及文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