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精進再精進─台電的功課

647期

1327
0
1
文/葉子王(資深記者)

三颱重創搶修之難,15年來僅見,台電表現過關。

面臨極端氣候,精進再精進,是台電的功課。

這次9月莫蘭蒂、馬勒卡、梅姬3個颱風接續報到,對全臺所造成的停電大災情,在記者的記憶中,多個颱風接續報到且持續造成大災情,要回溯到90年7到9月的潭美、桃芝與納莉3颱,15年前的事了。

電力就跟食物一樣,每天用的到不稀奇,可一旦沒有,那種宛如斷糧的難過與不適應,分外嚴重。也因此去年的蘇迪勒強颱造成史上最多450萬戶的停電災情,立馬就灌爆台電的通報線路,連台電官網颱風停復電資訊網也爆量掛點,反映的是大家不能忍受沒電的焦慮。

這次行政院長林全面對莫蘭蒂災情,在防災中心的會議上,下達了要台電高層進駐屏東,修好才可以回來的命令。平心而論,相信林全也是急於讓民眾有電可用,本意並非要苛責台電員工。事實上,從網友與輿論一面倒支持與感謝台電員工搶修的辛勞,也已反映大家對台電第一線人員的肯定。

颱風過境,沒電可用很難過,大家都希望趕快有電。那麼要看,台電的搶修速度到底有沒有過慢?

根據台電統計,這次莫蘭蒂總計造成電桿傾斜與斷裂715根,電線條檔(脫落)5,433處,變壓器與開關壞掉208具,停電戶數逾110萬戶。10天後,梅姬造成電桿傾倒1,289具,導線條檔5,147處,變壓器與開關損毀607具,停電戶數更逾424萬戶,居史上第二高。

數據告訴我們的是,這次停電範圍之廣、戶數之多、要重立的電桿數、重綁的導線數之可觀,且是在短時間接連發生,歷來少見。

看看莫蘭蒂,台電共動員2,200多人力,主力佈陣在重災區屏東,從9月14日修到20日全部復電,為時1周。梅姬災情遍全臺,台電更動員第一線、後勤、災情分析人員約6,000人,從9月27日修到30日部復電,為時4天。

不管是4天,還是7天,以重大災情比較,如美國在大颶風風災後,即便動員所有搶修人力也差不多要一周。莫蘭蒂後來登陸廈門,對岸更是花20多天才全部搶修完畢,可看出台電的搶修速度絕對不慢,甚至是績優生。

這點從國外對電力供應的評比也可獲得證明,世界銀行去年發布的《2016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16),台電在「電力取得」指標(Getting Electricity)連續三年排名第二,超越德國、瑞士、新加坡等先進國家。在供電效率比,從去年24天縮短22天,也獲得「正向改革指標」的肯定。

我們可以看到,這幾次颱風,許多台電第一線維修人員是早上6點就準備出門,有的甚至工作到晚上12點才下工,一天連續作業15到18小時的大有人在。要知道台電維修技術人員平均年齡是48、49歲,年輕小夥子比較少,那種體力負荷之重可想而知。台電主管就說:「一個人連續長時間工作5天,真的是上限了。」

莫蘭蒂時,台電各區支援人力駛赴後,由1位屏東區處技術員帶領4到5位支援人力,打破原有體系及建制,在調度上,已頗具靈活,也實際發揮搶修效率。

檢視這幾個颱風搶修上,台電不管是人員的體力上、系統的調度上,幾乎可說已窮盡洪荒之力,更別說風災後伴隨的連日豪大雨,要把停電天數再縮短,恐怕是相當困難。

然而現在地球面臨的是極端氣候變遷,未來侵臺颱風威力,只會多不會少。即便很難,在為全民謀有電可用的福利下,及早進行分析與防範仍是災後要思考的事情。這不光是台電的功課,也是政府的責任。

在維修人力編制上,台電現有3,000人左右,在組織要求精簡趨勢下,要再擴充,基本上有相當難度。但是這次面對各界急於復電的心聲,是否再增加人力?台電需要做精確評估,政府與立委也得思考。

技術面,莫蘭蒂與梅姬對電桿與線路破壞之嚴重,後續電桿強度能否加強,是否加速更換老舊電桿,是亟需計畫的工作。在人力管理端,是否可以藉由資訊分析,以科技事先更精準研判災情可能所在位置,預先做好配置,縮短復電時間,都是還可以再加強的地方。

對一家經營70年、有歷史的老企業來說,面對電業自由化浪潮,拆解台電的聲音出現,這也是台電再次證明自己無可取代的一門功課。相信只要有付出,一定能獲得民眾的肯定與支持。

莫蘭蒂時,台電各區支援人力駛赴後,由1位屏東區處技術員帶領4到5位支援人力,打破原有體系及建制,在調度上,已頗具靈活,也實際發揮搶修效率。

檢視這幾個颱風搶修上,台電不管是人員的體力上、系統的調度上,幾乎可說已窮盡洪荒之力,更別說風災後伴隨的連日豪大雨,要把停電天數再縮短,恐怕是相當困難。

然而現在地球面臨的是極端氣候變遷,未來侵臺颱風威力,只會多不會少。即便很難,在為全民謀有電可用的福利下,及早進行分析與防範仍是災後要思考的事情。這不光是台電的功課,也是政府的責任。

在維修人力編制上,台電現有3,000人左右,在組織要求精簡趨勢下,要再擴充,基本上有相當難度。但是這次面對各界急於復電的心聲,是否再增加人力?台電需要做精確評估,政府與立委也得思考。

技術面,莫蘭蒂與梅姬對電桿與線路破壞之嚴重,後續電桿強度能否加強,是否加速更換老舊電桿,是亟需計畫的工作。在人力管理端,是否可以藉由資訊分析,以科技事先更精準研判災情可能所在位置,預先做好配置,縮短復電時間,都是還可以再加強的地方。

對一家經營70年、有歷史的老企業來說,面對電業自由化浪潮,拆解台電的聲音出現,這也是台電再次證明自己無可取代的一門功課。相信只要有付出,一定能獲得民眾的肯定與支持。

相關文章

微電網見曙光 有利再生能源大布局

「微電網」的應用開始見到曙光,是令人興奮的。 除了原有的龍潭核研所建置百瓩級微電網實驗場址、台......

穩定供電大考驗 前鋒後衛共攜手

現在正是台電各發電廠輪流大修,如火如荼之際,但去(105)年秋冬卻也是罕見供電吃緊的一年。撇開更早的......

台電綠色企業未來 看這一公頃裡的縮影

台電未來在這一公頃縮影上,從綠能園區到生態電廠,開發「循環經濟」的商機。 台電的未來在這一公頃......

順纖摸瓜 創造5G新價值

「台電全島光纖的完成連通,對於我國在109年由現行4G邁向5G移動通信有相當大的助益。」經濟部技術處......

台電的公共藝術很棒!

「哇!好偉大的一個想法。」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喻肇青形容,自己當初看到台電的公共藝術計畫時的驚訝感。......

既擔心又期盼 台電一定要加油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馬偕紀念醫院董事長劉伯恩、臺北大眾捷運公司電機處處長詹炯穎及太平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