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黑客松贏家心得

645期

1183
0
3
文/吳沛燊(臺大醫院復健科)、胡奕暄(醫療公關)

我們原本只知道用電,不懂電,卻因為參加了這場黑客松重新認識了電,就讓我們跟大家分享這趟旅程的經驗與思辨吧!

用力地把問題澄清,從需求出發

密切地與環保團體、台電人員互動

在醫療領域中工作,過去對電的認識,僅止於學校的學習,並不涵蓋任何實務面,因此對這領域目前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什麼問題是重要且需要被解決的?可謂完全沒有任何頭緒可言。然而因為自己恰好對醫材創業與資料分析實務有過接觸,這個情境讓我們得以援用其中的經驗。

能造成影響力的產出,往往不會在真空中發生(In a Vacuum)

是緊緊依靠使用情境而生

初期跟夥伴大部分的努力,在於釐清電是怎麼被產生與使用、在什麼情境被浪費,以及個體戶在實務上節電困難的點在哪裡、成功的案例中是如何節電?而目前的公開資料是否足以回答這些問題?若不足,那還缺少什麼?

這些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今日所下的結論,明天可能因為新的材料和對話,因此找不到所需的公開資料,而需全盤改變;或是因為下載的公開資料不合用、打不開、不符合機器可以運用的格式,因而被迫改道而行。

為了把容易因軸轉演進而發散的討論能夠收斂聚焦,過程中我們不是急著跳到要用什麼方案解決,反而是不斷思考原點:「我們想解決什麼問題?」並著力於建構清楚與直接的需求目的,再去想什麼工具跟資源是需要的。

這樣的過程有點像某種競技,考驗著自己與夥伴協作上能否互補、能有爭辯(Argument)、承受得起互潑冷水, 保持著Waking-up with Fresh New Eyes和換位反思,同時又能持續把專案往前推進。

重點是分析的內容

了解需求何在

這個想法跟前陣子在「台灣資料科學年會」聽到的觀點是類似的:切莫迷失在數據中,分析工具百百種,賣分析技巧相對意義不大,重點是分析的內容,跟了解需求何在。

我們很幸運地能在黑客松登場前的盟友日認識許多台電的工作人員、電業專家以及地球公民基金會的李翰林博士與陳雅晶組長,與他們的時相討論是我們能夠快速進行演進(Iterate)與軸轉(Pivot)的基礎。

尤其與電力調度處吳副處長對話後,我們對於台電每日電力負載預測其著力的深度與廣度感到震撼。台電不只將每日氣溫、降雨量納入考慮,就連週一到週日的用電也會因為生產活動是發生在夏季還是冬季有所不同,是突發性的,還是穩定的用電變化,皆有不同的預測模型跟後續電力調度的因應作為。其精細的程度讓我們旋即軸轉(Pivot)原本想做負載預測模型的想法。

節電的關鍵在於

每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

與地球公民基金會李博士與陳組長的討論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節電的關鍵在於每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像是晚間不在家裡吹冷氣看電視,改去戶外騎腳踏車,這當中的困難點在於「要如何找尋有潛力節電的個體戶?」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生活機能,其適用的節電推廣計畫必然不同,這讓我們思考該去找什麼資料貫串,才能讓節電容易發生。

最後,我們透過串接用電、戶籍、人口、學區等資料,去計算每月電價、個體戶間用電變異度等指標,以可自行調整的視覺化界面,試圖提供一個方便的工具,來呈現北市各區里的用電狀況,藉以找出可以努力推廣節電的切入點,以提供里長、環保團體與市民參考。

這也是Open data有趣跟最有價值的部分,以「能相互連結的資料」看出以往不易呈現出來的模式(Pattern)與事實,並且賦予每個人能夠以資料來回答自身問題的能力。

當今的社會多是在高度連結下運作,複雜議題涉及層面之廣,例如節能已非單靠一方之力所能夠解決。然而透過開放資料,或許有機會打造以自身資訊為中心,結合社會團體與資料社群的合作生態系統,共同推動社會改變。

相關文章

兩代因緣 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與台電的淵源

「你認得出這個人是誰嗎?」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指著一張橫幅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的題名寫著:「台灣電力公......

以都市針灸法解析德國弗班永續社區的再造與發展

德國弗班社區(Quartier Vauban)原為法國駐紮軍營舊址,軍隊撤離後,佛萊堡市(Freib......

台電打工好處多─探索、分享、成長

暑假,兩個月的假期,除了打工和暑修以外,有一群大學生到台電公司南、北兩個電力展示館打工。 台電......

林家開心農場採菜忙

有一首童謠是這樣唱:「王老先生有塊地,依呀依呀喲!他在田邊養小雞,依呀依呀喲!這裡唧唧唧,那裡唧唧唧......

當電力專業遇上媒體

前一陣子網路討論最熱烈有關台電的新聞,應屬上個月總統大選後第一個上班日,1月18日下午晚報出現一則奇......

台電南部展示館

編按:青年學子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更是新知識、新觀念傳遞的重要中介。台電公司為拉近與學子的距離,近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