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Replug Into Nature 與自然來電

台電總管理處環境改造心路歷程

643期

1701
0
0
文/營建處建築組

牆打開了

室內外通了空間流動了

燈亮了

夜晚變美了都市沒有死角了

騎樓串起來了

人動起來了社區通了

以藝術改造環境,重新連結

周邊慢行網絡及自然資源,

讓人們感覺到都市通了、台

電可以更靠近了。

關於「能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與想像,當我們正活在變化快速、充滿挑戰、生活與能源息息相關的時代。作為能源供應樞紐的台電,在面對更嚴峻的能源議題,應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角度,與民眾進行對話和溝通,是台電從機關走向企業省思的課題。面對外界層出不窮的各種考驗和指教,總管理處的公共藝術設置在籌設初期,思考並嘗試藉由新型態的公共藝術,以藝術改造空間後再設置作品,並且拉近和民眾的距離,試著建立與民眾交流和互動的平台,提供更友善的環境,傳達綠生活的新思維。

台電總管理處自1979年5月開始興建,1982年7月興建完成,當時是臺灣第一棟超過百公尺的大樓,也是1980年代臺灣第一高樓。

隨著時間的變遷,台電大樓現今是全臺第70棟高樓,也是臺北第27棟高樓。當公共藝術規劃設置於總管理處,需重新檢視的,不僅是作品設置場域現況和作品與環境的融合度,更涵蓋了如何賦予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總部一種嶄新的面貌,各項都考驗著規劃團隊和執行部門。

藝術環境改造規劃團隊由喻肇青教授總規劃師掌舵,結合境群景觀、境向建築、境承設計和月河燈光等專業團隊組成,由內而外重新檢視現有低樓層的室內空間延伸至戶外的可能性,並且重新盤點現有室內外空間使用用途,探討空間機能與人的關係,重新定位、調整空間機能變更使用的可行性。面對戶外大樓掀裙風造成的環境課題、夜裡總管理處周邊形成斷光帶、與鄰里商業空間隔閡等議題,台電思考著如何打破原有機關嚴肅刻板的印象,以更友善鄰里及更具有人文的氣質,重新打造台電企業總部的「格」與台電的形象,全都涵括於此次藝術環境改造計畫中。

Replug Into Nature「與自然來電」,是喻肇青教授團隊提出改造計畫的核心理念;以強化台電總管理處場域在都市空間的角色,串連溫羅汀街區塑造總管理處為重要的藝文基地,並且改善大樓周邊的物理環境和人性舒適度,連結街區慢行網絡及綠意,提供友善而舒適的都市公共空間,與鄰里共存共榮。除此,也將互動型公共藝術與環境改善措施整合,讓人們發掘與體驗對自然的感動。

透過古亭觀測站的氣象觀測數據,以CFD流體力學分析總管理處周邊環境微氣候風場,藉由以能源纜線意象規劃的光能飄帶Ribbon(花架),在夏季導風、冬季破風,延伸至建築物周邊與地景的綠波座階,形成親切的人性尺度空間;並同時擁有遮蔭及遮擋高樓風的機能,利用大樓屋頂的太陽能發電,提供夜間照明。整個基地,成為天幕及地景的空間藝術架構,彷彿引領人們的腳步,漫步林間。

為了塑造更貼近自然野地的環境,移植來自於林口核能訓練中心的臺灣原生樹種,來搭配野地花草做植栽。光能飄帶與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合作,設置風動之動態公共藝術作品「河飄風」,傳達與強化台電公司朝向發展再生綠能的願景與決心。除了「河飄風」之外,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在戶外景觀區域,延伸創作了以光、風、水等自然為主題的「日光域」、「樹雨霧」、「鏡山水」,提供民眾不同感受的藝術氛圍。

當喻肇青教授團隊的改造規劃完成後,戶外環境改造與室內裝修工程細部設計、使用執照變更及室內裝修許可申請作業,也緊鑼密鼓的同步展開。當設計完成進入發包施工階段,也是整個環境改造計畫進入了最嚴峻的時期。使用執照變更申領的複雜及核發時程的不確定性,以及室內裝修施工許可的核發,都牽動著後續施工作業:施工時間的不足導致各承攬商背負著嚴苛的期程壓力、連續21天下不停的雨導致施工困難、施工動線重疊造成施工團隊間彼此工作干涉,又因為工區太小材料堆置不易等種種因素,往往造成各承攬商之間的爭執不斷。在同時段全面展開的工作,除了環境改造工程的景觀工程及光能飄帶Ribbon(花架)工程兩個施工團隊外,施工範圍內還包含了室內裝修工程施工團隊,以及5組藝術團隊準備進場安裝作品。在有限的時間內、空間彼此重疊又牽制的情況下,8組團隊必須在4月25日台電70周年前使命必達完成任務,事後回想真不知如何書寫那段煎熬的歷程。

而藝術環境改造的範圍包含了戶外空間地坪鋪面、花臺座階、台電廣場、動能劇場、光能飄帶Ribbon(花架)導風設計及人行道(樹)認養等,在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的方法略述如下:

既有建築物法規限制──光能飄帶的合法性

施工期間常往返於辦公室和一樓工地間,坐電梯上下樓時,常聽到同仁閒聊說:光能飄帶Ribbon(花架)是違建!在此也澄清說明「光能飄帶Ribbon(花架)」為合法建築物,且經使用執照變更程序向臺北市政府申請。

總管理處大樓的建造執照於1978年取得,為臺灣地區建築相關法規以建蔽率計算允建面積,且尚未實施容積管制。因此將規劃設計落實於既有建築物檢討法規作業時,除了原始手稿圖說須重新繪圖建置電子圖說外,圖資彙整因原有圖說部分遺失及光能飄帶Ribbon(花架)變更使用執照申請,需以現行法規(更為精實嚴格)重新檢討建蔽率,和法定停車空間與現有停車配置檢討等條件限制問題;而光能飄帶Ribbon(花架)基礎設計,需評估如何與原有構造接合,如何小心鑿除原有構造打開防水保護層,以不破壞防水層以免地下室漏水,以及植栽花台設置覆土深度需同時考慮結構承載安全性等因素需克服。然而現場施作時,卻因現況與圖說不相符或因原始圖資不完整,而導致需緊急調整重新變更設計,或因施工過程防水層不小心被破壞到,導致地下室漏水。秘書處通報需緊急應變等層出不窮的突發狀況,隨時隨地都在接變化球。

戶外景觀改變──動能劇場管制與開放

喻教授團隊規劃藉由弧形線條的花臺座階設計,打開羅斯福路244巷側所形成的台電廣場,也開放了封閉了30年的主副樓中間廣場轉變為動能劇場,連結了溫羅汀的人文特質。244巷的台電廣場取代原有的停車空間,改變了行人流動的動線,也增加了與鄰近社區社群的連結。另外,藉由光能飄帶的流線設計,間接引導行人走向重新塑造的動能劇場,改變以往封閉的形象,同時也串接了主副樓的通行動線。然而在改造過程中,隱藏於地面下或藏在花台裡的管線,往往造成驚喜!244巷廣場側的自來水管與240巷的瓦斯管,都是施工後才發現的管線,也因此設計重新配合調整。

介面設計──環境改好了藝術也即將進駐了

環境改善施工完成後,在未來戶外空間即將設置四件永久性的公共藝術作品,並預計於8月27日舉行「美好的下午」夏季活動。因此規劃設計初期,就必須準確整合空間與藝術品之介面且預留相關電力或給水管線。過程中景觀規劃團隊持續不斷與藝術團隊精準地核對尺寸與構造方法,包括「河飄風」藝術作品與光能飄帶Ribbon(花架)設計整合、「樹與霧」和「鏡山水」藝術作品的電力與給水等,才能呈現藝術與空間之最佳視覺呈效。

台電大樓的入口雨庇和大樓的高度比例,在以往視覺上有著懸殊的落差。入口雨庇為遮蔽夏季豪大雨,東北季風伴隨的寒風細雨及高樓的掀裙風,則增加了風雨強度。因此設計時壓低了雨庇的設計高度,來滿足功能上的需求,並且在前方種植9棵榕樹遮擋。雖然滿足了機能,但也造成台電大樓入口處顯得壓迫而不明亮,但改造完成後,大廳變得明亮了,人也可以開始流動了。

藉由建築、景觀與藝術手法改善了台電大樓戶外廣場的物理環境和視覺景觀,並解決冬天的掀裙風及夜晚都市的斷光帶等課題,同時將綠生活融入了生活實踐與生活態度中。從環境、資源與人的動態關係重新探索發覺,強化台電總管理處藝文基地在都市空間的新角色,縫合並連結周邊慢行網絡及自然人文資源,讓人們感受到都市通了、騎樓串起來了、廣場活了、人可以流動了、台電可以更靠近了。

相關文章

灌溉希望 散播愛心

陳殿智與陳殿善兩兄弟,分別就讀中央大學大氣系與成功大學資工系,他們還有一位姐姐,民國88年父親去世後......

點亮愛 用正能量散播希望的種子

2016年,為了彰顯「希望種子計畫」在花東地區已深耕11年,造就綿延不絕的愛循環,中國文化大學第27......

邁向結合生態與環保的林口超超臨界電廠

林口發電廠坐落於新北市林口區下福里海濱,緊鄰八里焚化廠及臺北港,自民國54年整地興建到57年第一部燃......

能源.在加與減之間

臺中公共藝術在規劃初期,以臺中為全臺唯一同時具備水力、火力、風力和太陽發電的縣市為考量,邀請藝術團隊......

歡樂節能在臺中

「舉手小動作、省電大贏家」、「隨手關燈很容易、積少成多省電力」、「節約能源一起來、好山好水好將來」⋯......

國樂與傳統藝術 公益活動紀實

鑒於本公司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