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給台電工程師文化找碴

629期

1303
0
3
陳志俊

台電公司在國營事業算是優等生,除了在電力搶修、用戶服務等多方面有口碑外,經營超過一甲子的台電也焠煉出專業、專精以及實事求是的工程師文化,只是這種讓人豎大拇指稱讚的工程師文化,為何在對外溝通上有時卻與民眾「不來電」?

探究原因其中之一可能是台電人習慣於自己的專業,與外人溝通上不自覺的將專業術語掛在嘴邊,沒有注意到外人是不是聽得懂,就以上(4)月26日深夜23時58分核三廠二號機輔助變壓器發生火警停機,加上天氣轉熱,讓台電的備轉容量率在4月29日降到3.95%的事情為例,什麼是備轉容量率呢?一般民眾聽得懂嗎。

如果有民眾很認真上網搜尋找答案,恐怕更要抓狂,因為除了備轉容量率外,竟然還有備用容量率,兩者到底有何差別?另外兩者又分別與備轉容量、備用容量有怎麼關聯?真讓人傻眼。

台電對外公開備轉容量率降到3.95%消息的目的,無非是要告訴民眾供電有多吃緊,希望大家能節約不必要的用電,但是說了卻無法產生預期效果,那就白說了,假如專業的術語與說法改為素民語言,效果應該會比較好些。這件事,如果改為「備用電力只剩多少瓩」的直白敘述,就比較容易讓一般民眾明瞭;如果台電再進一步補充說明核能與大型火力發電機組發電量各多少,民眾就可以用簡單算術算出,若有大型發電機組跳機,會不會引發缺電危機。

台電工程師文化另外有一個特質是,對失誤、失敗的記憶特別強,因此在工作上比較不會重犯錯誤,這是很大的優點,這種從錯誤中學習的特性若反映在對外溝通事務上,基本上也是好事,但有時卻未必是好事,例如缺電問題被質疑是「在恐嚇民眾」後,台電有些主管就很忌諱對外提說「缺電」兩字,像是台灣有些地區輸電線路的輸電負載明明已經超載,卻不願意主動將實際情形對外講清楚,讓地方民眾瞭解,只因為怕再一次被說是「在恐嚇民眾」。

另外,面對輸變電設備的超載問題,為了不讓「缺電」發生,台電員工會給負荷超載的變壓器澆水降溫,會讓負荷超載的輸電線路持續超載直到電線過熱下垂而跳脫,這樣做應該已經違反台電內部的作業準則,也會危害到設備的使用壽命,但卻一直被默許,公司內部似乎也未聽過有人提出質疑與反對。

台電員工避免缺電問題發生的努力與做事態度雖然基本上仍應給予肯定,但做法是否正確卻有待商榷,特別從推動新電力設施興建的溝通角度來看,這樣做法恐怕犯傻了,因為供電明明已有問題,台電人卻以非正常的方法讓它暫時不發生,民眾當然不會有「缺電」的憂慮與危機意識,試問:在供電無缺的情形下,要化解或降低電廠、變電所以及輸電線路等電力設施興建抗爭比較容易,還是在供電有感受短缺壓力的情形下,要化解或降低電廠、變電所以及輸電線路等電力設施興建抗爭比較容易?答案不言可喻,況且潛在缺電問題一再被拖延處理,等到電力設施不堪長期超載而受損後,缺電問題爆發,其所引發的經濟損失以及帶給民眾生活不方便等問題會嚴重加倍,後續處理的技術難度更高,處理成本也更大。

在充斥著民粹與泛政治化的當前大環境下,台電在經營上面臨的最大困難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如何與民眾做有效的溝通,因此台電工程師文化需要有新的調整,除了既有的專業技術之外,還得修練對外溝通的工夫。本文雖然名為「找碴」,但真正用意是有感於新電源開發困難重重,期盼台電工程師們不要氣餒,要積極振奮,將困難當作自我挑戰,要試著以素民語言來開出對外溝通的大道,為台灣經濟今後的再發展能提供充裕的動能。

相關文章

喜見台電環境生態保育努力

儘管每次提出新電源開發計畫都被質疑對環境生態造成衝擊,並且在地方也都會招來一些抗爭,然而持平而論,台......

缺電的夢魘真的會再來嗎?

每次台電公司或經濟部提出「限電」或「缺電」的預警,國內有一些團體與人士總是會「慣性」指控:「又在恐嚇......

綠電認購

「綠色電價」制度已是當今國際潮流,台灣也趕上流行實施綠電認購,只可惜綠電認購不踴躍,好制度的效果大打......

穹頂下話火力發電

大陸前央視主播柴靜拍攝《蒼穹之下》霧霾紀錄片,不僅在中國大陸引發熱議,其效應也在台灣持續發酵,尤其是......

推動再生能源發電

幾年前,我們在與韓國尬經濟發展表現時,常有人不服氣說「韓國能,為何台灣不能」;現在提到推動再生能源發......

未來電力要從哪裡來?

民國104年1月底全國能源會議召開,核電議題再度上演激烈攻防,但最後又以「沒有共識」草草收場,白忙了......